畅流10年的“南水”带来了什么?图片新闻一库清水富淅川图片新闻抢抓最后窗口期“四招”控制小麦旺长郑州这场论坛掀起“头脑风暴”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8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12

畅流10年的“南水”带来了什么?

京津冀豫超1亿人直接受益、受水区农业抵御干旱能力增强、沿线水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吴向辉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通水10周年。

一水相牵,一脉情长。南水北调的一泓丹江水出陶岔、过垭口、飞渡槽、钻暗涵,不舍昼夜,一路北上,穿行千里,惠泽京津冀豫地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在河南境内长达731公里,供水范围覆盖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通水10年来,已累计向河南供水超237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3100万人。

一渠清水,让中原儿女告别吃水难;一渠清水,让城乡环境大为改观;一渠清水,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

一渠清水

1亿多人直接受益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经过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2日,这条人间天河正式通水,源源不断的丹江碧水,穿山越河,奔流千里,润泽北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当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这条人工建造的水脉全长1432公里,长度超过了淮河;通水10年来,累计为京津冀豫引水681亿立方米,相当于4600多个西湖,受益人口1.14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清甜的“南水”已经成为众多城市和乡村的主力水源。郑州市城区自来水九成以上为“南水”,让近一千万郑州市民摆脱了漂白粉味的黄河水。随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贯通,范县甜水井村村民告别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德申说:“吃上了南水北调的水,让甜水井村名副其实。”

“南水”的清甜不仅解决了城乡居民饮水难题,还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后,据卫生健康部门统计,我们当地的肠胃病发病率比通水前降低了80%左右。”内黄县水利局副局长赵志峰说。

如今,河南有11个省辖市市区,52座县城和122个乡镇承接“南水”,其中郑州、焦作、新乡、濮阳等市拥有黄河水与丹江水的双水源储备,供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一渠清水

修复生态扮靓家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不仅填满了城乡居民的“水缸”,而且回补了地下水的“漏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持续向沿线河湖进行生态补水,复苏了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引发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生态蝶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许昌市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限采地下水等措施,使市区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大幅回升。通过生态水系建设,许昌市打造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城市景观,不仅使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也提升了城市发展品位。

在临颍县,当地利用废弃窑坑建设南水北调蓄水调节池,在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打造集蓄水、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于一体的黄龙湿地公园,该公园成为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昔日因煤而兴的焦作市,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城之利,建设沿河绿化带,打造出10公里长的天河公园。焦作市南水北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亚介绍说:“通过绿化带建设,焦作有了200万平方米的绿地,形成了一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亮丽风景线,在保护水质的同时也为焦作绿色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据统计,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河南累计生态补水42.71亿立方米,沿线地区河湖、湿地的面积明显扩大,区域水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下转第四版)

导读更多精彩内容见今日2~3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