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如何?万佳实业负责人楚彦民说:“现在镇党委、镇政府不仅帮我们解决用地难的问题,还积极鼓励我们发展熟食深加工项目,我们干企业的更有信心了!”
福堪镇以西区的孔庄村、前宋村等5个行政村为中心,充分发挥万佳实业、福祥食品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头作用,纵向延伸肉鸡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条,逐步建成肉鸡全产业链发展先行区。
一座果蔬棚种出好“钱”景
在冬日的阳光照耀下,福堪镇北区的风景令人眼前一亮:一座座大棚绵延相连,虽是寒冬,但是大棚内依然绿意盎然。“现在我们棚里种的是引进的新品--草莓西红柿,咱们现在这个棚一年四季没有空窗期。”马村党支部书记王光辉介绍。
几年来,福堪镇依托帮扶资金,大力推进综合性、技术性等较为领先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建设了福堪镇现代化农业园,建设冬暖式钢架大棚136座、自动化育苗温室15座。
随着果蔬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果蔬销售的问题也逐步浮现。全镇果蔬产品一般通过山东销售市场进行交易,但“货到地头死”,收购商“坐地压价”,越来越低的利润让种植户们逐步丧失信心。
于是在2022年的时候,福堪镇党委联合北区10个行政村成立了果蔬产业发展委员会,按照“四联”党建工作法、“三统一”发展模式抱团发展,建设豫北果蔬交易市场1个、农产品分拣中心1处、电商运营中心一处。目前市场日交易额突破100万元,年交易额达6.3亿元。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福堪镇现代化农业园实行“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农民人均收入年净增800元。除了承包大棚,在群众眼里,北区果蔬种植产业真真切切地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一位赶着去棚里摘西红柿的村民说:“以西红柿为例,现在有采摘、贴标、码果、搬运好几道工序,每斤西红柿务工费1毛2分钱,一天西红柿出货量能达几百万斤,我一天最少能收入200块钱呢!”
福堪镇党委、镇政府适时将北区10个行政村连片发展,在福堪镇果蔬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指导下,建成了果蔬产业发展先行区,不断向着现代化智能农业园区迈进。
一个党支部
焕发商贸新活力
福堪镇中区商贸繁荣、区位便利,商贸街“线长面广”,然而原有的各村党支部无法更好服务市场化管理。福堪镇党委秉承“让人气围绕党建聚”原则,联合中区沿街6个行政村、351家商铺成立“金小福”商贸党支部,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党建融入、阵地融合、资源融通,探索出一条高效管理,共建共赢的“商圈”党建新路径。
“金小福”这个有着特色的党支部紧盯企业商户需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组建党务组织、金融服务、孵化创业、环境卫生、电力保障、市场监管、治安保障等7支服务队,着力解决商户日常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搭建信息交会平台,提供创业政策及服务帮扶。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商铺租赁信息13条、招工信息29条,新审批营业执照15家。每周组织1次相关商户召开商户议事会,集中商讨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商家经营的问题诉求等;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行动,通过戴党徽、悬挂党员经营户等方式,激励商户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每季度开展商户“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党员形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福堪镇街上供销生产门市经营者袁贤坤,每当看到眼前的经营环境都不禁感叹:“现在咱们商户心连心、力接力,人心是越来越齐,生意是越做越好!”
福堪镇将组织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区在镇域的独特优势,成功建成了商贸产业集群发展先行区。
一个合作社
“托”出农民增收致富路
“原来一到夏收秋收就发愁,种了这么多地,有时候我一个人又收又种根本忙不过来,现在好了,有人帮我管!”12月22日中午,张庄村的种粮大户张庆民讲述土地进行托管试点后带来的变化。从耕种到收割,“一条龙”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户当起了“甩手掌柜”,开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福堪镇党委、镇政府以东区的张庄村、刘庄村为试点,紧抓集体土地较多的优势,联合开办合作社,不断探索推广“支部+合作社+土地半托管”模式,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种植经济作物等方式,对托管土地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连片作业,大幅提高了亩均经济收益。
目前,东区已进行土地半托管农户达120户。福堪镇引导农户引进大蒜套种辣椒技术,积极探索“合作社+村集体+种植大户带头人+农机服务团队+农户”多级联动的托管模式,让农户逐步实现“打工种地两不误、种地打工双收入”的愿景。
土地半托管模式的推行有效推动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了农业增效,集体农户双增收,让福堪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福堪镇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集体的收入越涨越高、企业的路子越走越宽、群众的口袋越来越鼓。‘抱团发展、区域连片’的发展思路已成功在福堪变为‘一区一特色’的实践,真正实现了聚富为民、藏富于民。”福堪镇党委书记李兴敏对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