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楠
延津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在延津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土地上,众多杰出的历史文化元素共同构建起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从文化名人到历史遗迹,从红色记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优质小麦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一个都灿若星辰,照亮着延津的发展之路。
延津名人:刘震云与肖思远
刘震云,2011年凭借《一句顶一万句》成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这位从延津走出去的文学大师,以其深刻的作品展现着延津的风土人情与人性百态。他的文字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延津的故事娓娓道来。其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延津文化的重要名片。通过举办刘震云作品研讨会、文学讲座等活动,更多的人关注了延津,同时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肖思远,新时代的英雄烈士,2021年被评为全国第八届道德模范,用生命书写了爱国与奉献的壮丽篇章。他的事迹激励着延津人民,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我们以肖思远为榜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肖思远烈士纪念馆、讲述英雄故事等,让爱国主义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同时,肖思远事迹也被写入了新版语文教材,英雄事迹是民族的闪亮坐标,对英雄的礼敬是最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是激发心灵爱国、为国、报国的火种。
历史遗迹:沙门城址、广唐寺塔与万寿塔
沙门城址,当地俗称吴起城,是汉代、宋代、金代时期的古遗址,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扼守黄河渡口的屯兵处,清康熙《延津县志》记载:“吴起镇酸枣(今延津县)沙门,有吴起所筑城址,并凿井尚存。”因原来吴起城的说法无文字和实物考证,后来的考古发掘只挖出了黄河渡口的遗址,所以把吴起城改名为沙门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唐寺塔,又称白马塔,位于延津县塔铺街道塔一村广唐寺旧址,广唐寺创建于故酸枣邑时梁武天监年间(南梁梁武帝502-512年,即北魏宣武帝永平508-512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作为历史文化名片,展现了延津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提升了延津县在文化旅游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塑造文化强县的形象。2013年3月5日广唐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塔位于大觉寺,与大觉寺同年建成,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该塔从破土到完成,历时36年。
万寿塔六角七层,高28.4米,底层周围23.1米,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及直径稍有缩减,然无明显的锥体感。万寿塔用料,除塔基累砌一米高的条石外,其余全系青砖砌就,塔体结构分内、外、中三层,内层为一锥形空心圆柱,外层为里圆而表呈六角形,中间为半实半虚的螺旋形阶梯和角道。塔的最高层,中心置一木柱,顶端为铜刹,与塔尖铜宝瓶连接。各层内壁均嵌有塔铭。第七层有五块题记,其诗文为明代缙绅志士登塔观后的抒怀之作。20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记忆: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与野厂惨案旧址
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延津县马庄乡原屯村中部,现存四处院落,体现了延津县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彰显了延津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斗争精神,丰富了城市精神内涵,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6日,延津县被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晋冀豫片区。
野厂惨案是延津人民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延津县将野厂惨案旧址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干部等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实物等,让人们深刻了解野厂惨案的历史背景和经过,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新闻媒体加大对野厂惨案旧址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爱国热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与二夹弦
今年,刘震云的《一日三秋》登上戏剧舞台,已在北京、成都、南京等多个城市进行了演出,并登台国家大剧院,火爆全国。2023年11月,《一日三秋》剧组曾专门到延津采风,观看了包括二夹弦、大平调在内的表演,更好地感受和解读延津文化。据悉,《一日三秋》全国巡演的结尾篇章有望在延津艺术中心演出。
2006年,《大平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们加大对大平调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培养传承人,设立传承基地,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发展,创作新的剧目,提高大平调的艺术表现力和吸引力,通过举办演出活动、参加文化交流等,扩大大平调的影响力,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同样是2006年,延津的另一个珍贵文化遗产二夹弦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优美的唱腔、生动的表演深受人们喜爱。我们加强对二夹弦的保护与传承,挖掘传统剧目,培养新一代演员,举办二夹弦演出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
农副产品:火烧、胡萝卜和黑豆
延津优质小麦经过多年的发展,成功创造了七个“全国第一”和三个“全国唯一”,成为小麦全产业发展的全国典范,享有“中国第一麦”的美誉,其他的农副产品也可圈可点:2013年,延津火烧入选新乡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延津火烧为何美味?刘震云说:“面好!馅好!人好!”火烧的馅为细碎五花精肉(回民为羊肉),调料是莲花十三香、细盐、葱花、孜然,和面用水冬天为“甩手水”,夏天用“阴阳水”,春秋天为“顶手水”。和面时要猛揉慢“醒”,打时紧摔慢抻,要求手不离油面不粘手。将面剂拉得长如腰带,宽约寸许,再卷成陀螺状旋之成形后压平。遇火力炙烤,中间则会自然膨胀鼓出,炉槽里要经常存油钱深,火烧入炉后,须猛火熏文火焖,不时刷油,出熟放生,循环往复,短需一刻钟长则半小时,才能出炉。
延津胡萝卜和黑豆均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延津胡萝卜种植历史悠久,个大、色鲜、味美、口感甜脆、含糖量高,富含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被誉为“小人参”,种植面积最高时达15万亩。延津黑豆,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延津县志》第三卷物产篇就有记载。延津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适宜黑豆生长。延津黑豆皮黑仁青,种脐白色,籽粒圆润,表面油光发亮,内仁碧绿,晶莹剔透,人称“黑王珍珠”。
以刘震云、肖思远等优秀人物为标杆,以万寿塔、广唐寺塔、延浚汲淇四县边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大平调、二夹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以“中国第一麦”“延津火烧”“延津黑豆”“延津胡萝卜”为名产。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人物,是延津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携手共进,通过加强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让这些文化资源焕发出新的活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延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文化标杆引领延津的发展,努力打造一个文化繁荣、精神文明、和谐稳定的新延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延津力量。
(作者系延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