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琴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对民族器乐的传播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培育面向数字化传播的民族器乐创新人才,同时培育一批具有数字素养的民族音乐师资队伍,将有助于推动民族器乐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民族器乐教育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社交媒体和数字音乐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民族器乐的传播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民族器乐可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被更多听众接触和欣赏。与此同时,在数字化传播背景下,民族器乐也面临着创新的需求,包括音乐创作的创新、演奏技巧的创新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等,这不仅是民族器乐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关键。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民族器乐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扎实技艺、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还需了解民族器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具备一定的数字化音乐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
面向数字化传播趋势,音乐院校应加快培育民族器乐创新人才,推动民族器乐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民族器乐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即将传统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鼓励学生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风向的新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传统器乐技艺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现代音乐的表达方式。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分析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元素,让学生理解民族器乐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和演变。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视频教程、互动软件等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乐器的演奏技巧,还可利用数字音频和MIDI技术,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和创作能力。在民族器乐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利用LearningMusic、Musicca等在线练习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器乐训练,包括节奏训练、音高识别、视唱练耳等基本技能练习以及乐器演奏技巧的模拟练习。这类平台还集成了自动评估功能,能够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音乐院校则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做出成绩的器乐专业人才,可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演出等方式进行奖励,激发其他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虚拟乐器和模拟软件以及各类数字化平台等,为民族器乐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构成了冲击,对民族器乐的师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民族器乐教师不仅需要精通传统教学方法,还需掌握数字化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力,以及具备跨文化音乐交流的理解与教学能力。对此,音乐院校应为民族器乐专业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资源,推动教师提升数字化素养。例如,音乐院校可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等相关培训,要求教师掌握音乐制作软件、互动白板、在线模拟器等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多样化。同时,音乐院校还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技术和在线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使用现代教学工具的能力。例如,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在线教学平台的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运用在线平台开展教学工作,随时随地分享资源,与学生探讨民族器乐创作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互动性。音乐院校还应积极推进教改实践项目,鼓励民族器乐专业教师通过教研和课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创新能力。此外,民族器乐教师自身也应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既要持续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也要学习现代音乐创作技巧、编曲技术、音乐心理学等知识,了解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审美特点,并自觉推动民族器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民族器乐的创新传播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有效培育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民族器乐创新人才。展望未来,各音乐院校应进一步提升对民族器乐艺术教育的重视,积极导入数字化技术促进民族器乐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让民族器乐在全球音乐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系怀化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数字化传播的民族器乐创新人才培养及师资培育研究”(编号:240822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