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华文化的大观园洛阳的文化 需要这样的学者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93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27

洛阳的文化 需要这样的学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建京

认识李志军博士有十多年了。这就得提到一个人,郭贯贞刚从商界“华丽转身”回到艺术与文学。在郭贯贞的工作室,我见到了这个李博士,当时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平常爱喝酒,这鼻子有点酒糟鼻子啊,就觉得他没心眼儿。就像这书一样,你翻第一页的时候,还没看出来个啥,但是再往里面就已经摸不到底了。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结束了那个“非常辉煌”的领导工作,也从商海大潮中上了岸,重新背起书包,走进了武汉大学的教室,成为我们身边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胡聊天儿、瞎喝酒的哲学博士。这种状态,对于我们来讲,心里头都是很崇拜的。

从这两本书的封面,也能感受到志军老师的风格的不同。《我观故我在》,从美术设计上来讲是偏温馨一点,偏文艺范儿一点。《国学史纲》就要严谨一点儿。我觉得志军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而且他是既有接地气的这种实实在在的智慧,还有引经据典,来自历史、文学和哲学,给我们一种醍醐灌顶的启发。所以,很多朋友都愿意跟志军老师聊天,他会在一些不经意的话里面包罗很多哲理。包括刚才大家也在讲儒释道的打通,文学与历史的贯通。而且,我看到《国学史纲》里面有很多客观的观念,和我们的成见、习惯的思考模式,甚至是从我们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灌输进来的内容不同,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状态,的确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相。这就是一个学者,我们身边的一个真正的学者。

洛阳这个城市非常感谢能有志军老师来到这个地方。我们一直都在讲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厚重,但是能够这样贯穿始终的梳理文、史、哲脉络的人,我就认识这一个人。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洛阳的一种荣幸。当然也是因为贯贞,为志军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志军老师在洛阳拥有弟子三千的状态。这样的一个城市需要这种文化,是这种直击内心的滋养,从知识到智慧。

其实我们画画的人,一开始肯定是要画技法,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一定要追求一种意境,我们叫智慧,也可以叫审美,但最后一定是要上升到精神、灵魂。我觉得志军老师就是这样的,既有他的书写的状态,他的书能够让文献书籍说是一种案头书、床头书、厕所书,也可以让大家感觉到他引经据典的这种严谨。所以,一个人怎么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体现自己对文化的一种敬畏、一种致敬、一种沿袭,我觉得是从人的本身要升腾出来的这样一个气质。

大家都在讲魏晋风度、魏晋风骨。我觉得志军老师就是一个很有风骨的学者。他一路走来到现在,让我们都觉得他是散淡人生。但他知道自己做什么,人生难得自由身。你是一个自由身,但是你能不能做到一个自由人呢?贯贞前一段做了一个读书的分享会,我也是很羡慕,他也是一个自由人啊。这两位老师都是自由人,对我们文化的传承,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发展。

我们画画的人,五色使人目盲。在生活中,你太炫彩了,然后你的来时路就不知道了。迷失的时候,大家应像我一样,打开《国学史纲》,找出来我们要找到的那个历史真相。当我们不清楚的时候,我们要学习一种观察的方法。《我观故我在》,观就是观内心、观自在。怎么样观?其实就是内心的生发。

从我们绘画的角度,也讲究这个观察方法,以大观小,天人合一,俯仰生机,吞吐天下。所以,希望我们都在志军老师的身边,不断地感受到他的这种光芒,影响到我们更多的人去热爱洛阳这座城,热爱洛阳这座城市的文学、历史、哲学。希望我们能够微光成炬,影响我们洛阳的文化生态、艺术生态,成为真正的文化洛阳。(本文系根据作者现场分享录音整理。)

(作者简介:张建京,现任洛阳美术馆馆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