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
“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有一些不同,农村金融是农村金融机构或者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的事情,其他金融机构基本很难涉足其中,而乡村振兴的范围更广,其中包含城乡协同等,所以当前一些其他的大型银行也开始对这些事情比较感兴趣,这将对现有的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和挑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主旨发言乡村振兴当中有什么样的金融支持?无论是“一号文件”还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均有提及。曾刚总结道,首先是财政引领。各地成立乡村振兴基金后,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商银行在这方面未来可能有比较大的可操作空间,并且在要求上也进行了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必须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
“近期,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地方都成立了乡村振兴基金,这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进一步的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曾刚表示,当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仍然扮演主力军的作用,所以下一步如何释放农村金融机构的活力非常重要。他指出,农村金融机制的改革,尤其是农信社、省联社的改革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广东已经有方案并正在实施中,将采取三种方式混合的改革方案,在其他地方会是怎样,值得高度关注。”他说。
除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外,曾刚还认为,应鼓励其他银行业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成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部机构。再有,就是鼓励各种创新,以及强化监管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这是现有体系上的规划,未来在探讨过程当中还有一些新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会出来,有一些是要求市场建立和繁荣,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在乡村振兴当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曾刚补充道。
对于农商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如何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向,曾刚进行了总结:
第一,涉及农商银行未来定位的问题。尽管对于农商银行的定位早就已经比较明确,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农商银行业务上还是有脱离主业或者偏离跨区域的情况。曾刚指出,从现有的监管环境以及乡村振兴的大局来看,既是给了农商银行一个发展机遇,也是从监管政策上要求农商银行全力把握好这个机遇。过去一段时期,对于中小银行等地方性机构的监管趋严已十分明显。包括《商业银行法》中修改的建议明确了地方法人机构不能跨区域,意味着一旦跨区域经营便是违法。曾刚认为,在此形势下,农商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必须拓展新的机会,如果不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话,恐怕未来很难寻找到新的机会。“未来搞什么?从定位上来讲必须聚焦乡村振兴这个领域,不管它目前的成熟度如何。所以必须系统地研究。”他说。
第二,必须清楚认识,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当中,农商银行怎么发挥优势的问题。农商行的优势是什么?过去,普遍认知是农商银行的主要优势是对本地客户非常熟悉,网点比较多,决策链比较短。理论上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差异提供有差异化的产品。但是事实上是不是这样?曾刚指出,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如今,即便是农商银行的客户,线上化的服务需求也在加快。线下的接触已经不再是了解客户需求的主要渠道,只能通过线上的方式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并且必须在线上去顺应变化,进行迭代、产品创新等等。而这一切对于农商银行数字化的能力要求就变得非常高。
曾刚坦言,现在农商银行很难,发现自己运行的效率不但没有大行快,反而慢,更不要说会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因为技术和管理效率都不支撑。如果看一下农商银行客户的年龄结构,就会发现相对都是偏老的。未来十年农商银行还能不能通过亲情、友情来建立联系呢?
“所以我想说一点,我们怎么样在新的环境下仍然发挥我们原来的优势和特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在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压力对农商行可能未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能不能把握机会还得靠我们的能力。如果没有能力的话,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优势在现在的环境下就不是优势了。网商银行做农业贷款,是用卫星遥感技术估一个农田的产出,都不需要下田。我们现在有几个农商银行有这个技术来做这个事?虽然他没有扎根很深但是他对现实的了解和反应的速度比你强。”他强调,未来一段时间把握乡村振兴这个机会,还需要农商银行着手建设自身的能力。“过去几年国有大型银行下沉普惠金融业务已经对农商银行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未来乡村振兴发展压力还会更大。”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