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研院所,打造现代农业

近年来,我县农业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加大技术改进力度,依托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技术,组织实施的“特用玉米套种瓜菜技术”项目,辐射带动了峪口乡传统种植技术的改良,农民增产增收;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科技人员指导,组织实施的“优质苗木的培育、种植、示范”项目,苗木规范化管理技术得到显著提高。山西景坤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研发生产的复合燕麦膳食高纤粉已投放市场,该产品对于降血糖血脂、预防骨质疏松、降低胆固醇、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肥、改善亚健康等具有诸多生理功效,是高品质生活的必备营养佳品。投放市场以来,消费者口碑良好,已和多地商家签订了产品销售协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突出科技引领,提升特色产业

2016—2018年,我县依托“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实施“三区”专项计划项目6项,争取科技专项资金55万元。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投入科研资金500余万元。推荐优秀企业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9项,争取科技资金64万元,共引进科技特派员30余名,借助其丰富的技术经验为我县科技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使先进技术得到推广,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如我县从山西农业大学聘请的科技人员,为代县玟隆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台蘑、平菇、灵芝、菜豆、番茄等新品种。采用智能环控系统改造了现有食用菌栽培设施,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不仅在当地发挥了效益,还被推广到原平和五台等县市;我县从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聘请的科技人员,在峪口乡高街村实施的特用玉米(主要为富含花青素的“甜+糯”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套种瓜菜技术,甜糯玉米鲜穗每亩收获3000穗,成本大约合计每亩400元,按回收价每穗0.6元计算,每亩效益达到1400元。我县从山西农业大学聘请的科技人员,依托山西东创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雁门万达苗木有限公司开展的“优质苗木的培育、种植、示范”项目,以“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方式,吸纳周边村5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通过造林、绿化,带动5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同时,我县利用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加速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急需专业人才。通过开展技术业务培训、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各类人才的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生产技能

在扶贫工作中,县教育科技局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贫困乡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016—2018年共计开展科技培训服务40余场次,发放科技实用资料(图书)6000余份,使1000余名农民受益,培育科技示范带头人30余人。强化部门合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协、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单位组织,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教育,并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普日等多种形式,联合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500余份,参与群众达800余人次,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组织22名贫困村的乡土人才到山西农业大学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有效充实了基层科技力量,较好地推动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县教育科技局根据全县各企业、合作社发展需求,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联系,从忻州市农村人才培训中心、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选派科技人员共计11人,分别对口分派到我县有关乡镇的企业、合作社进行科技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扶贫惠农工作:一是在峪口乡玟隆种植合作社开展了5场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在高街村向贫困户现场培训指导温室大棚的设计建造和蔬菜大棚的环境调控技术。二是在峪口乡开展新菌种引种试验,引进台蘑、平菇、灵芝、菜豆、番茄等新品种,改造了现有食用菌栽培设施,提出建造“智能环控周年生产的食用菌新型设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技术还被推广到原平市,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三是在峪口乡示范黑甜糯玉米4个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广面积50亩,辐射推广200亩,亩均增产鲜穗150多公斤,扶持贫困户15户,带动就业人数50余人。四是向合作社成员赠送书籍、报纸、杂志,让合作社成员进行系统学习,定期开展学习指导,提高农户生产技能。这些举措极大地拓展了农户与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渠道,直接受益人员(农户)达600余人,各受援单位的科技生产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代县科技惠农和科技扶贫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为代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李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