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所爱 其名代州

大家是否曾想过,什么是真正的家乡?是那条熟悉的街道?是那座儿时的学校?还是那片熟悉的田野?对我来说,家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种情感、一种记忆、一种文化。

代县,作为一个历史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和文化名城,拥有无数的历史景点,有名扬天下的中华第一关--雁门关,华北现存最大的州级文庙--代州文庙,万里长城第一楼--边靖楼,庄严肃穆的阿育王塔等等。

说起阿育王塔始建于隋朝,原为木质结构,后由元代改建为砖塔,全国共有19座,其中代县阿育王塔是位置最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俗称大白塔。外观造型优美比起同类型的塔比例更协调,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塔体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个部分组成,总高40米,底部周长达到60米。相传大约在佛祖入灭的300年后,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即位,定佛教为国教,还将佛教向世界各国传播。当时,阿育王取各处所藏的佛舍利在佛教所及之地,建造了8.4万座佛舍利塔,中国19座佛塔中山西就占了5座,而代县这座更是山西最北、造型最优美的塔--阿育王塔,地下有地宫,藏有佛祖舍利,佛经与佛像。塔为圆锥形佛教藏式造型,塔身上砖做相轮13层,上覆盖盘,中连金顶宝珠,檐上挂有铜铃,微风拂过,便会发出清脆的铃声。我想,只有你亲临塔身之下,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见到此塔后,便称它为中国瓶状塔中比例最优美的一座的缘故了。

中国文物界泰斗罗哲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此塔是全国第二的话,那至今我还没见过第一长什么样子”。

阿育王塔修建过很多次,经历了无数次的斗转星移,听过了无数次鼓角铮鸣,见证了代州人民的悲欢离合,承载着雁门大地厚重的历史,每当我双手合十,仰望佛塔时心中总能感受到一份平静的力量。

代县文物古迹遍布,阿育王塔只是其中之一,回看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代州古城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处处欢声笑语,甚至不乏有外国友人出现在代县的街头上,作为民俗文化嘉年华活动的主舞台--西门广场,更是被热情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激昂的锣鼓声,惟妙惟肖的“峨口挠阁”、绘声绘色的“二鬼跌跤”、婀娜多姿的民俗舞蹈,将现场的氛围一度推向高潮,晋剧《四郎探母》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唱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中世界,将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宏伟的阿育王塔下,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满足,仿佛捕捉到了历史的瞬间;气势恢宏的边靖楼下,不少人被亚洲第一巨匾“声闻四达”的魅力所吸引;古老的文庙前,香烟缭绕,信徒们络绎不绝地进进出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份虔诚和敬畏;雁门关的观景台上,游客们密密麻麻的站着,他们的目光眺望着远方,仿佛穿越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得不说,今年的五一假期,我在自己的家乡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感,在街上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时,没有为了拥堵而感到焦虑,恰恰相反,我感受的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对代州古城的热情。

近年来,随着“县域文旅热”成为旅游新常态,“五一”假期,不少小而美的县域景点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增幅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这也印证了县域小众景点日益受到青睐。与重点旅游城市继续上演“人从众”模式相比,县域景点在“五一”假期显得更加从容、富有亲和力。在“县域文旅热”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县域治理水平也随之提升,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强化服务配套,再到优化营商环境,都将有很大进步。加强县域综合治理,做好服务提升工作,为文旅热起来、火起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让游客在代县既可以享受青山绿水的怡人生态,又可感悟代州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加上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定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这一处处如星辰散落般的古迹,铭记的是代州作为边关重镇辉煌的过去,五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千年的岁月流淌,孕育出悠久的代州古城。相信只要我们深耕代县特色,秉持真诚待客之道,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业态,定能“广结天下缘,喜迎八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