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农田里除了种水稻,还养鱼、养蟹、养鸭子,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园区种植主管张庆华介绍,走农旅融合之路,去年园区收入1880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民人均增收3万余元。
贺兰县地处引黄灌区,通过推广应用滴灌喷灌、智能水闸等节水设施和技术,2021年,全县节约农业灌溉用水3110万立方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去年底出台《“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通过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和印制用水权证、搭建交易平台等,形成生产用水有指标、节余指标可交易的机制,以刚性制度实现对水资源使用的刚性约束,力求把宝贵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
目前,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已超400万亩,占灌区农田一半以上。宁夏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逐步对灌区供水渠道、排水工程等进行标准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可望节约农业用水5.6亿立方米。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乌黑发亮的煤,可以变身为石油和天然气,也可以变身为洁白的芳纶面料。现代煤化工让煤炭由燃料变为原料的故事,正在银川东部瀚海里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断演绎。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考察时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源化工基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要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016年12月21日,宁东基地煤制油项目试车成功,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A线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实现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变轻”的转变,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几天后,让研发团队喜出望外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宁东基地干部职工砥砺奋进,再创佳绩。如今的宁东基地,聚集了一批世界级项目,构建起煤制油、煤基烯烃、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目前入园企业200余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宁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2021年,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兴动能加快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4.5和4.7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7%。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网上零售额302.8亿元,同比增长46%。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驾车行驶在六盘山下宽阔的柏油路上,乡村田园与青山绿树相映,转过几个弯,杨岭村到了。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户马克俊家中,总书记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在同村民代表交谈时,村民代表纷纷述说村里这些年在水、电、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
“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总书记问得很仔细,乡亲们心里暖暖的。”马克俊记忆犹新。
在杨岭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这几年,杨岭村的肉牛产业风生水起。90后刘建仁从银川来到杨岭村建起肉牛养殖场,去年通过网络平台帮助村民销售优质牛犊1500头。
马克俊把家里的3头牛交给村里的养殖园区托管,每年拿分红。自家老屋翻新后开办了“老马茶馆”,年收入上万元。
“2016年我们村的人均纯收入是6960元,去年底达到12652元,翻了近一番。”杨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杰说,目前全村饲养牛1100头、羊1000多只,年产值3000万元。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今年投入20亿元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55%。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移民集中安置区发展联农带农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小民宿”等特色庭院经济,确保脱贫群众40%以上的收入来自产业。
6月8日,对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群众来说是特别难忘的一天。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弘德村,在村扶贫车间院内听取了宁夏以及弘德村脱贫攻坚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如今,村里发展起肉牛养殖、黄花菜种植等产业,儿子就在附近的肉牛养殖园工作,一家人全年收入9万元。”讲起眼下的好日子,村民刘克瑞笑逐颜开。
“闽宁协作,德化援建”8个大字悬挂在弘德村扶贫车间外墙上方。扶贫车间里,几十名村民正在给包装纸箱安装塑料提手。“现在车间从事技术工种的工人月收入三四千元,计件领取报酬的村民每月也能收入1000元左右。”车间负责人徐玲介绍。
两年过去,弘德村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产业格局不断优化。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万元。
这几年,宁夏加大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今年,宁夏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13条政策措施》提出,全区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家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72%以上。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担当使命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人民日报记者李增辉、张文、刘峰、禹丽敏、秦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