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辉
盛夏到来,绚烂多彩,呼伦贝尔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生态大保护、推进全域大旅游”,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努力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呼伦贝尔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显著提升,呼伦贝尔旅游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高。
多措并举激发活力
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呼伦贝尔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立足旅游市场发展实际,分别于春节期间推出“文旅节礼、温暖畅游”,于5月19日启动了“中国旅游日”“我爱我家,温暖畅游”呼伦贝尔人游呼伦贝尔活动,着眼于助企纾困、暖企惠民,掀起了短途游、近郊游的热潮,打出了一套稳经济、扩消费、防风险、促发展的文旅提标提效政策组合拳。
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要素,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低空飞行、高端列车、森林康养、冰雪文旅、户外运动、文博演艺6个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打造旅游商品、数字文旅产品两条文旅产业链,探索“旅游+农牧+林草”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空汽轮铁高端项目,探索开通景区间低空飞行旅游航线,不断完善旅游驿站服务功能,构建便捷完善的自驾车服务体系。丰富“呼伦贝尔号”草原森林旅游列车文化内涵和体验项目,建设移动“博物体验馆”,打造国内高端火车度假产品。充分挖掘场馆、剧院、展览等资源,开发培训、赛事、会展经济新模式,重点培育春季文博研学、培训会展、红色演艺,组织开展少先队手拉手、冬夏令营活动,举办旅游职业技能大赛,支持旅行社承接机关工会等活动,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日前,数字文旅项目“呼伦贝尔文化资源包”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登记,其中包括歌舞、非遗手工制作、动漫动画、宣传片、图书期刊等内容,pc端、TV端、移动端“三端”总浏览量350万次,成为全市人民生活的精神餐;我市开发的“旅约宝”线上预约系统目前已实现全市104家景区场馆全部线上预约,访问量1395.11万人次,3.6万人次进行预约游览,高效将“预约、限量、错峰”要求落到实处。这些成绩表明,文化旅游数字化查询服务终端及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已逐步走进百姓身边,实现文旅公共服务社区化。
文化与旅游融合交汇,诗与远方携手同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让呼伦贝尔这颗璀璨的草原明珠,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绽放光彩,更丰富和滋养着草原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精准定位科学谋划
全面推动全域全季全业发展
呼伦贝尔自然资源富集、历史悠久厚重,人文与自然的交相辉映,赋予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全域全季全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游客主角发展方式,实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路径,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文旅深度融合、“三生”融合发展,统筹保护和利用、发展和安全,打造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两大品牌,全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呼伦贝尔市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四季均衡发展。按照中心城区一体化要求,加快文艺之都“十个一”工程建设,实施伊敏河文化休闲长廊建设项目,以伊敏河两岸公园为依托,通过微改造,为广大市民群众开展歌舞活动、票友会、朗读角、文化沙龙等提供活动空间,以“文”惠民、以“文”润民。
同时,呼伦贝尔市探索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业态,实施呼伦贝尔古城步行街提升改造项目,推动旅游场景开发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微旅游、微度假产品。充分利用既有城镇、村屯、驿站等生活空间为旅游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旅游业挤占生态、生活空间。实施中心城区15分钟文旅惠民服务圈项目,文化旅游数字化查询服务终端及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将走进百姓身边,实现文旅公共服务社区化、便捷化、数字化。加强全市旅游厕所管理,提升游客满意度,对全市旅游厕所建设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找差距、补短板。依托呼伦贝尔数字文旅平台开放“查找呼伦贝尔旅游公共厕所”小程序,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55家A级景区,45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扎兰屯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鄂温克旗巴彦塔拉乡伊兰嘎查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鄂伦春旗团结抗战胜利纪念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扎兰屯—牙克石—海拉尔—陈旗—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冰雪秘境·心灵牧场”线路入选“筑梦冰雪·相伴冬奥”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在全域旅游大发展的格局下,呼伦贝尔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步履铿锵,硕果累累。
(据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