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红莲 口述 毛虎壮 整理
我们一家三代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三代人情洒森林,接续传承,用奋斗镌刻大兴安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林一代:艰苦创业,奉献青春人未老
为了生计,父亲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老家来到林区,成为吉文林业局吉峰林场的一名工人。他最初的想法是挣点钱就回山东老家。他做过手工采伐、人力畜牧集材工作,看着汽车、火车将木材运往祖国各地。父亲经常在工队与工友们说笑话、唠家常,偶尔闲暇时大碗喝酒。虽然条件艰苦、环境简陋,但收入也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父亲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一年、两年、三年……父亲逐渐喜欢上这里的森林、这里的人们,便把一家人都搬到林区安家落户。当时也计划着等自己年龄大了再回到山东老家养老,实现“落叶归根”。后来父亲在林场做泥瓦工,盖房子,回老家生活的念头开始动摇。面对老家亲属的多次劝说,他推脱说:“再过几年就回去了。”
20世纪90年代,我们姐弟4人陆续考入中专学校,要在外地住宿上学,由此也导致家里生活特别困难。林场党组织将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的父亲又返聘回工作岗位,增加家庭收入,逢年过节还到家里关心询问我们的生活状况,送来慰问品、慰问金等。开学时,邻居们也主动借钱给我们交学费、生活费,母亲辛苦养猪操持家务,贴补家用。林区人的温暖热情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学业,让父亲彻底打消了回老家养老的念头,还教育我们要回报党、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吉峰林场居民区撤并到局址。后来,父母享受到棚户区改造政策,从板夹泥房搬到了砖房居住,母亲也办理了“五七工”退休,每月领取退休金。看着家乡整洁的街道、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场上悠闲自在的人们,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父亲更加坚定了在林区、在吉文安享晚年的想法。他经常对我们说:“要保护好家乡这片大森林,不要辜负老一代务林人的期望,把生态保护建设的重任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林二代:务实创新,满腔赤诚献林海
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工作后,我在吉峰林场先后任团书记、党总支干事,一干就是6年。是单位领导和同事手把手教我组织活动、撰写总结、处理公文,是党组织把我从一个青涩稚嫩的小丫头逐渐培养成为一名机关干部。
2003年,通过竞争上岗,我来到局机关任机关党委干事、组织干事,为基层、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2013年底,我成长为环节干部,任林业局党委组织部组织员。工作中,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地了解家乡。(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