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让务林人引以为荣的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不到内蒙古自治区1/3的森林面积贡献近2/3的森林蓄积量。特别是2021年完成森林抚育290.2万亩、人工造林1.96万亩、补植补造33.06万亩、植被恢复3.52万亩,各类造林综合株数成活率91.6%。
近几年,即使是在寒冷干燥、满目灰白的冬季,在阿龙山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依然可看到片片深绿。这绿来自西伯利亚红松,这种树不仅给大兴安岭增添了绿色,丰富了植物基因库,其果实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营造林工作中,森工集团持续扩大西伯利亚红松、云杉等乡土珍贵树种繁育面积,不断丰富植物多样性,让森林更健康,让绿色更有价值。
筑牢“防火墙”,强基固本,强化责任,防患未“燃”
俗话说:“植树种草不防火,年复一年白忙活。”对于拥有10.67万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区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来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之林区森林面积、蓄积不断增加,林区不仅要预防人为火,还要监测雷击火,更要堵截入境火,森林火险范围之广、重点防火期限之长、森林火灾隐患之高、森林防火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为此,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将森林防火作为保生态的主引擎,结合林区实际,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四问”要求,强弱项、补短板、控风险、提能力,聚焦“严、细、实、快、早”,看住人、管住火、防住雷,实现了“不发生人为较大森林火灾、不发生影响较大自然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森林资源和经济损失。
“进入林区,防火第一。”多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不断加强预防、扑救、保障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措施,逐步打造“天、空、地”一体化防灭火体系,实现了“应急准备全面化、火源管理规范化、督导检查标准化、工作重心精准化”。
超常规举措涵盖森林防灭火全过程。内蒙古森工集团不断修订和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工作约谈制度、责任追究办法、火源管理办法、宣传工作方案、联动联防办法等规章制度,集团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督导检查,采取明察暗访方式,有针对性地深人各单位林场检查站、瞭望塔、野外作业点等森林防火最前沿,现场督导检查森林防火工作。全方位、无死角地督导检查,掀起了林区上下同心同力抓防火的热潮,严峻形势下,林区一次又一次平安度过了森林防火期。
2021年,全林区682处管护站、临时检查站和6656名巡护检查人员全部上岗执勤。并大力推广应用“防火码”APP,新码更换率达到100%,启用卡口984处,扫码总量达到5.4万次,实现管理全链条、火因可追溯,做到看住人、封住山、管住火。
综合考量反应速度、作战半径和力量互补,内蒙古森工集团将林区23个单位划分为6个战区,在5个中心局和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设立森工集团前指基地,部署大型机械76台、各类车辆640台、精干兵力1700人,战区内人员队伍、车辆装备、物资保障联防联动;优化兵力部署,北兵南调,向林、农、牧交错,社情复杂的东南部地区异地靠前驻防955人,同当地防灭火队伍共同保护绿色林海。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为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建设,注重地空协同,重点加强空中侦查、立体扑救、兵力投放、垂直补给等地空协同战术的培训演练,扩大队伍规模,在原有特勤突击队30人的基础上,又在各森工(林业)公司挑选精兵,成立近300人的特勤突击队,分批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开展培训和实战演练,充分发挥特勤突击队“以一当十”的作用,确保在森林火灾中实现精兵精准快速扑救。
务林人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决心,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做出积极贡献。
人们不会忘记,2019年6月19日,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殉职。他32年如一日,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林业事业,视森林资源如生命般宝贵,直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人们不会忘记,每年森林防火期,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飞行观察员和特勤突击队员冲锋在前,随飞机巡护在绿色林海之上,他们情系这片绿色林海,献身祖国的航空护林事业。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知难而上、甘于奉献”的火场精神,迎朝阳,披晚霞,起早贪黑;克险阻,战火魔,披荆斩棘,第一时间掌握火场态势,为林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人们不会忘记,绰尔森工公司瞭望员郑洪山,35年与山为伴、以塔为家,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海拔1600多米的大黑山上,从青春年少到霜染青丝,初衷不改,默默坚守岗位无怨无悔。妻子有病他在塔上下不来,年迈的父母有个头疼脑热的毛病也指望不上他,就连大儿子结婚、小儿子光荣当兵入伍这样的人生大事,他也错过了。渴了、饿了,一个人啃着凉馒头也不下瞭望塔。郑洪山却说:“只要我身后的这片森林安然无恙,不发生火灾,我这点付出算得了啥呀!”
他们只是林区干部职工中的代表,代代务林人兢兢业业地守护着万顷林海,在绿海青松间相伴相守,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诠释着守林护绿的责任与担当。
守好“绿色路”,坚守底线,协作配合,厚植绿色底色
2021年,内蒙古森工集团高位推动、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积极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控网络……内蒙古森工集团多措并举,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
在优质高效育好林、强化防控守好林的同时,内蒙古森工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坚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毁林开垦整治、“绿盾”等专项行动,全面遏制非法侵占林地行为。
近年来,林区积极推行管护、林政、防火“三站合一”管护新模式,建立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林区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部)级自然保护区4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处,旗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2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5处;国家森林公园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83万余公顷。此外,林区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小区26处,受保护湿地面积63万余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2.74%。
林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建立林区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制定了四项配套制度;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编制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辑出版了《大兴安岭植物志》;继续实施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建设,仅2021年,完成了森林抚育290万亩,人工造林1.96万亩,补植补造33.05万亩。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一代代务林人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以实际行动展现担当作为,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