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胜盼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唐朝初年,中秋节正式成为固定的节日,延续至今。中秋节像是一个多情而浪漫的女子,古往今来曾引发过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且让我们去唐诗宋词中流连一番。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诗人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景,不禁引人遐思。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一诗中的“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也写出了沧海桑田、人世变换、月亮永恒这样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而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与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意境更为深邃,极尽曲折的突出了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自然就会联想到月宫中的嫦娥,李商隐便以《嫦娥》为题写下了“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果嫦娥真能听到李商隐发出的咏叹,或许她还会与诗人一吐这月宫寂寞,不过,好在月宫里还有吴刚、月兔、桂树与嫦娥相伴,想来也不算非常冷寂。李白在《古朗月行》中也留下了“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的诗句。当然,所有这些都只是传说,却给了人们对月色的憧憬。
要知道,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所以诗人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思亲祝愿之情就在情理之中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情真意切,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宋词历来与唐诗相提并论,其艺术成就可谓并驾齐驱。所以,宋代词人们对中秋节的吟咏,并不输于唐人。如果说要择取一两首作代表,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当之无愧的。“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词中虽写人人难免的离愁别恨,却依然如此的豪情满怀。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表达出了中秋节人们内心最美好的一声祝福,响彻千古,让人至今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