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为了更好地育苗,林木种苗中心多措并举,在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穗条贮藏、嫁接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建立了“一园一圃”,即种子园、采穗圃;实现了“两多三高”,即育苗数量多、引进的种源无性系多、育苗成苗率高,嫁接成活率高、造林保存率高。
科学实施:“变废为宝”显神通展示生态效益“成绩单”
兴阿林场几台整地车经历了短暂的“夏休”后,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车库里,焊枪、扳手、配件散落一地,几名职工正在给整地车做“全身体检”,确保机械设备“健康”上路。
记者注意到,整地车的尾部分别加了一个笼子、一个耙子和一套旋耕机,“变形”后的整地车用途更多,作用更好。“这几台整地车是用旧的农用车改装的,改装后集整地、运苗为一体。人力一天整地5亩,用机械能整地30亩,有效减少了人工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地面草根密度较大,机械可以将草连根拔起,提升了工作效率。”兴阿林场党支部书记李景泉介绍道。
“你再看看这台J 50,我们在它的后身加了一个铁箱,可以装苗1万株左右,即便下雨天,也可以保护幼苗不受风吹雨淋。而且,它的爬坡速度快,即便是高一点的山坡,也能轻松将苗木运送上山。”李景泉指着不远处的J 50拖拉机说。
J 50型拖拉机静静地“躺”在树荫下,昔日为林业生产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现如今换了“新颜”,发挥了新的作用。
根据造林绿化的技术要求,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研制新工具,改革创新工艺,引进新技术,是阿里河森工公司各单位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精建细管的一次次生动实践。
在林木种苗中心,小改动提升“大作用”的机械设备比比皆是。推式播种机、育苗装土器、筑床机、筛土机、造雪机、播种机、覆土机等一应俱全,它们在整地、播种、育苗等工序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了这些大型机械设备,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实现了很多人工完成不了的工作。”王翠丽笑着说,最开始,他们人工播种西伯利亚红松种子,由于播种不均匀,导致种苗分布时疏时密,严重制约苗木生长。使用手推式播种机,破解了难题,育苗质量也提升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事业成于实干。一项项发明创造,凝结着阿里河森工公司干部职工的“智慧结晶”,一个个曾经的“老伙计”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华丽转身,重返舞台,为增绿继续奉献。阿里河森工公司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了“兴林”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