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红
秋风起,叶儿黄,叶儿落,宛若蝴蝶蹁跹,撩拨着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细腻柔软的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萧萧而下的木叶象征着万里悲秋,他写的不仅是节令上的秋天,而且也是自己身体上的秋天,更是那个时代的秋天。“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两百年之后的五代诗人修睦写下五言景诗《落叶》。落叶,在修睦笔下还是逃脱不了贬义的象征:随风飘荡,任意西东,毫无青松四季常青,傲然挺立的风范节气。诗人渴望自立自强,可有时动乱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落叶,随季节飘零,命运,随时代浮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隋代孔绍安的《落叶》,由落叶想到季节变化,时光流逝;由落叶飘零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由落叶“惜故林”引发强烈的思乡之情。这哪是落叶对树的依依不舍,明明是作者对故乡的一片赤子之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己亥杂诗》写下的这句传世名句,化悲廖为力量,落叶的意境无限升华,人生如落叶,存在的意义在于奉献,不是索取。
“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间长成材了。”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落叶》延展了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意境:谁说落叶无情?她将每一次辉煌作为起点,也将每一次凋落作为起点,在辉煌与凋落的轮回往复中孕育成长。人生不也是如此,辉煌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专注于目标才会成功。
“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描写一位老画家为挽救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年轻穷学生在风雨之夜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而自己得肺炎逝去的故事。叶儿就是希望,就是信念,创造传奇,创造奇迹。每个人都要自己在心底种下一片永不凋落的叶儿,才能经历暴风雨的洗礼,自由飞翔。
正如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