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坤
见报如晤,感慨万千。
十二年,我和《林海日报》就这么一起匆匆走过。前些天,昔日的同事打电话约稿,并安排了版面,借以此文感谢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们。
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一幕幕人和事在眼前闪过,是那么的温暖。2003年3月21日,是我踏进报社的第一天。那天干冷干冷的,走进大楼却异常的温暖,并不明亮的大厅,木制的楼梯扶手,干净的走廊,每一间办公室透过一指宽的门缝折射出明亮的光线,陈设虽有些陈旧,但幽幽的静、淡淡的美却蕴藏着报社那种独有的气质、底蕴和深邃的内涵,我想象中的报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林海日报》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更是升华了我的地方。接收我进报社,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和平台,给予我不断前行探索的无尽感动和力量。还有一起没黑没白加班、群策群力协作的一众兄弟姐妹,他们的敬业和勤奋,那份责任、那份执着依然历历在目。如今,离开报社已经9年了,每每与报社同事相聚,总是嘘长问短,了解报社发展变化,仿佛仍置身于和同事们朝夕相处的写稿改稿审稿编版之中。就是在新的工作单位与同事交流,也不时流露出“我们报社”的只言片语。
往事如烟,却一时无从下笔。
对报纸,我是从小就结缘的,上小学就是学校“红领巾小记者”,还是校报的编辑,一张16开的油印小报有我述不尽的梦想和期待。上了大学瞒着家人由英语专业改成新闻专业。很幸运,毕业就到林海日报社工作,成为一名林海报人。
当时,我们八九个记者在一间办公室,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谁都得从头学。我们挤在三楼最西边一个办公室,经常探讨采访体会和感受,心里特激动。那会儿,我们这些年轻人把工作当作事业做,充满激情,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甜蜜蜜的。我们一起加班,累了就躺在办公桌上睡,通宵工作几乎是常态,饿了随手泡一碗方便面。当我的第一篇稿件登在《林海日报》时,我反复翻动着那散发着墨香的报纸,看着自己的文章也变成铅字时,真的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我暗暗下定决心,要用我手中的笔为建设林区作贡献。
每每忆及在报社从事的编采工作时,不禁思绪绵绵。难以忘怀编辑部通宵达旦的灯光,难以忘怀编采人员废寝忘食的身影,难以忘怀和同事们齐心协力、并肩战斗的情谊。此中的经验教训、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方有深切体验。
无疑,我是幸运的。
亲身经历了《林海日报》创刊50周年、60周年这两个重要的节点。50周年时,由于刚刚工作,在懵懂和热闹中度过了。创刊60年之际,我把对报社的感激与感谢化为文字,书写了报社创刊60周年专题片的脚本。如今回味,还是满满的自豪。十二年,我的文章上了《呼伦贝尔日报》《内蒙古日报》,直至《中国绿色时报》。是《林海日报》这位良师益友,唤醒和照亮我灵魂深处的写作潜能,使我这个微不足道的记者收获颇丰。期间,也有机会离开报社,但我都拒绝了,因为不舍离开。回首在报社的十二年,我感恩这个大家庭,更感恩与我一起走过的领导和同事。
初心依旧,征途不止。
如今,又迎来《林海日报》创刊70周年的日子。一直认为,文字,是心灵盛开的花。十二年岁月是时光赐予我最为厚重的馈赠,有忧愁、烦恼、焦虑,更有喜悦、快乐,甚至得意。那是我心灵盛开最美的青春年华,满是感动和珍惜。因为有《林海日报》,我能用文字述说自己的故事,书写内心的情怀,吐露着属于自己的芬芳。未来,我依然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期盼在不远处遇到更加闪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