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当前,正值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前往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深入挖掘、采访老一辈林区开发建设者李庶坤的先进事迹,了解老人用执着和坚毅书写“绿化愚公”的动人故事,感受他献余热、绘晚晴,一颗红心永向党的精神品质。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19年的时间,李庶坤老人扛起铁锹,背上树苗,一个人,一片山,栽种树苗2.5万余株,为荒山披“绿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务林人为生态保护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本报今日刊发《银发生辉映林海赤子丹心耀北疆》一文,与您共同见证老党员李庶坤用一生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为祖国护绿、为青山添彩的拳拳初心。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赵兴祖
兴安八月,万山耸翠。
在祖国版图雄鸡昂首的地方,有一片惹人注目的绿色,蜿蜒的山路、苍劲的林木、起伏的远山,恰似一条长龙飞向天边,那群山重叠,层峰累累,犹如波涛奔腾,又好似巨浪排空。
那绵延苍茫的内蒙古大兴安岭,以其丰厚的馈赠,不仅为国家贡献了栋梁之材,更哺育了许多林业英雄。有人说,大兴安岭是成就伟业、造就英雄的地方,大兴安岭的山峰有多少座,大兴安岭的英雄就有多少个。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们至今仍传颂着一个“倔”老头李庶坤义务植树的佳话。1991年至2011年,已从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的李庶坤,用19年的执着和坚守,义务植树2.5万株,在荒山秃峁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被林区人亲切地称为兴安岭上的“马永顺”。
“不能做对不起党的事儿”
1927年7月,李庶坤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贫穷,李庶坤小学只读到四年级。1947年,李庶坤响应号召,加入民兵队伍,经历过苦难的他,十分珍惜这段美好时光,积极协助解放军站岗放哨、巡逻侦察、运送物资……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好学,这个优秀的青年被党组织选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年,李庶坤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鲜红的党旗,他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从此他把自己的余生都交给了最信赖的党组织。
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共产党解放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我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底。
李庶坤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党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1974年2月,天寒地冻,万木萧然,受党组织委派,李庶坤从伊春市友好林业局调任阿里河森工公司工作。从那以后,他和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人对党忠诚、正直清廉,工作负责、真心为民,一心为公、毫无私欲,就是太倔。”这是所有接触过李庶坤的人,对老人的一致评价。
李庶坤历任阿里河、甘河、大杨树森工(林业)公司的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不接礼、不铺张、不浪费是他始终如一的原则和底线。
李庶坤常说,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坚持把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到阿里河上任不久,一天,有人为求他办事,给他送去了两瓶香油,被李庶坤轰了出去,香油也扔到门外。后来,这个人以为东西拿少了,又送来2盒罐头和2瓶酒,结果李庶坤把他带到门外,气愤地说:“你来我家做客我欢迎,但你必须把东西放在门外,你要还想给我送礼,那还是带着东西回去吧。”结果这人羞愧不已,只好拎着东西灰溜溜地走了。
此事传开后,也再没有人敢给李庶坤送礼了,职工群众无不称赞。
李庶坤喜欢到基层工作,喜欢和一线职工在一起,植树造林,他抢着干;职工伐木,他帮着打枝……每次下基层调研,他都要求林场食堂和工队不必准备招待餐,自己会根据时间和行程,带好足够的口粮。无论是在林场,还是在一线工队,每次吃饭时,他都会掏出自己带的馒头、面饼和咸菜,就着白水吃,一边吃一边了解情况。
“不能做对不起党的事,公家的便宜丝毫不能占,……”李庶坤对子女的要求也是同样如此。
一次,李庶坤的儿子在工作中乘坐公车下基层,事后,公车司机车直接把他送回了家。李庶坤知道后,对儿子进行了狠狠地批评,说道:“公车是工作时候用的,不是接你上下班的,公车送你直接回家也是不行的。”第二天,李庶坤就去公司财务缴纳车费,财务不要,但在老人的坚持下还是收下了。
即使是过年,全家团聚,面对子女拿来的年货,李庶坤也不收,他说:“菜、肉我都准备好了,你们来就行。”每到这天,老人都会用一首《东方红》,唱出自己爱党爱国的心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生命不息造林不止
1991年,原本应该安享退休生活的李庶坤,做出了一个让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向党组织主动请缨,每年义务植树1000株,并确保90%以上的成活率,为荒山披绿。
那年李庶坤65岁。
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党组织经慎重考虑,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安排李庶坤在就近的大杨树林场植树。
当时,大杨树林场场址的后面,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上面杂草丛生,距离居民区只有200米,附近居民和养殖户经常到山上取土、放牧。
那年的春夏之交,李庶坤独自来到这里,在山上种下了第一棵树苗。也是自那时开始,一辆自行车、一把铁锹和一个水桶,伴随着李庶坤老人的桑梓岁月。
大杨树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每年适宜栽树的时间有限,每逢春夏之交的时节,每天早上李庶坤都会带着老伴儿准备好的口粮,骑着自行车来到林场苗木窖领取树苗,然后一头扎进荒山中,直到夜幕降临后才肯收工。一棵棵绿色的树苗在荒山上拔地而起,荒山从此焕发了生机,充满了希望。
李庶坤还主动要求担任林政监察员,用他的话说:“植树造林,三分在种,七分在护,只种不护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闲暇之余,李庶坤特别注意锻炼身体,他说,身体是植树的本钱,要在有生之年多栽树,想要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
曾经,在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职工运动会上,李庶坤报名了万米长跑项目,虽已年过花甲,最后一个抵达终点,却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时至今日,一些上了年纪的职工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回忆道,所有选手都在为李庶坤加油,整个现场观众都为老人欢呼。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