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蒙古森工集团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森工集团召开《内蒙古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技术标准》研讨会“三强化”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图片新闻创作出更好、更精的生态文学作品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内蒙古森工集团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 森工集团召开《内蒙古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技术标准》研讨会
· “三强化”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 图片新闻
· 创作出更好、更精的生态文学作品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311号
第19311号:第01版 2023-10-12

创作出更好、更精的生态文学作品

———访作家、诗人李岩

■本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赵兴祖

李岩,作家、诗人。著有诗歌(散文诗)集六部,童话集三部。所著诗歌(散文诗)曾荣获首届梁希文学奖、全国关注森林文化艺术奖、《草原》文学奖、首届金雕文学奖、呼伦贝尔市政府文学创作奖、兴安盟政府文学创作奖、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文学创作一等奖等。

作为参加“相约内蒙古森工”生态文学笔会唯一的一位林区本土作家,李岩再一次深入林区腹地,穿行于灵山秀水之间,感触颇多。人群中,他话语不多,每到一处都细细地看、静静地思考。

在林区工作、生活数十年,李岩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林区的发展与变化。在李岩看来,自己工作、生活乃至写作的根基都与这片美丽又神圣的土地深深相连。李岩说:“森林在我眼中,就像母亲一样,具有灵性,独特的自然风光充满庄严感与亲切感,只有深爱她,才能感觉到这一切。唯有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带着‘绿色’的思绪观察、写作,才能写出真正动人的森林诗。”

李岩年幼之时就在父母的教导下开始背诵唐诗、宋词,从那时起,中国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便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的大门。少年时代的李岩从阅读中汲取文学的养分,并开始尝试小说、散文、诗歌创作。虽然涉猎过各种文体,但诗歌一直在李岩心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1980年4月,李岩在《林海日报》映山红文艺副刊发表了第一篇诗歌《春天的脚步》,从那以后,他在生态文学上的探索从未止步。李岩说:“我始终立足大兴安岭的独特环境,倾心写好林区故事,特别是近10年,我的作品大多以生态文学为主,包括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这是我作为森林诗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和文学大咖们的深度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了生态文学,这对于我今后的创作,必将起到促进作用。”李岩表示,这次笔会的成功举

办,对林区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是来自国内的知名作家,他们的生态文学作品在国内影响很大,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潮流和流派,他们的作品将对林区生态文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回顾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李岩将自己的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从早年热情高涨地创作森林抒情诗,到创作电视连续剧和以生态为主题的童话编写,再到现在回归自然,创作森林生态诗,森林生态题材犹如一条无形的线,贯穿了李岩文学之路的始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李岩认为,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林区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2015年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至今8年过去了,林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全国各地游客到林区欣赏森林美景,体验林俗风情,职工们也放下斧锯,依托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走上了致富路。”李岩表示,接下来,他将以林区的人和故事为背景,创作出更好、更精的生态文学作品,把林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  林区新闻  -  基层传真  -  一线掠影  -  绿色盾牌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