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城市与历史之间书香氛围浓每周书签《梁启超:亡命,1898—1903》《细读与领悟:如何真正读懂一本文学书》《月迹》多彩金秋画不尽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阅读,在城市与历史之间
· 书香氛围浓
· 每周书签
·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 《细读与领悟:如何真正读懂一本文学书》
· 《月迹》
· 多彩金秋画不尽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313号
第19313号:第04版 2023-10-16

书香氛围浓

□钱国宏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读书也是需要营造氛围的。

小时候读书,因为生在农村,可读的书实在有限,图书馆、新华书店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每当能看见书时我都会读,不分场合、不看种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读书氛围。因为缺少这种氛围,所以小时候读的书知识面既不系统,也无法更好地体会到阅读乐趣。

如今,到了中年心静了不少,闲暇时间也多了不少,这一静一闲,恰好给读书营造出了极佳的氛围。于是,在我平淡的读书生涯中,也就有了以下的画面: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在山间读书。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松涛入耳,山风拂面。我喜欢在这种环境下,独坐山中,选定山坡、石上或树荫下,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来,倚松、枕石而读。每年长假外出旅游期间,我都不忘带上几本好书,以便在山间小憩时,能享受到那片刻的读书氛围所带来的愉悦、惬意。山风硬朗,鱼贯而来,将胸襟之间的暑气涤荡一空;耳畔鸟鸣啁啾,恰好营造出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意境!这次第捧读,书自然入定,人自然入禅,每一行字、每一段话,都进到头脑、心间,令人舒爽。读倦了,仰观白云缱绻,碧空如洗;平视林海苍茫,郁郁青青;俯瞰群山如踞,万笏朝天,心内顿时生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之快感!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在静室里读书。春日读书,窗外桃花绽放,室内芳香缕缕。这样读书,就如“乘着歌声的翅膀”,让人在书海中翱翔,穿越古今,在三坟五典、经史子集中畅快遨游。夏日读书,宜选深夜。此时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清景无限。凭案而读,会立时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与文字一起狂舞,与文意一起跌宕,与作者一起飞驰,真是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秋日天高云淡,所以最怕室外读书,一旦仰观,便会心驰神往,去意千里,书便读得不专一了。在室内,则最好是仰在床榻之上。身下软软的褥子,使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变得温柔妩媚起来,仿佛刚刚出浴的仕女;又如与先哲对面而坐,娓娓聆听醍醐灌顶般的教诲,入滋入味,大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之感!这种读书氛围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读倦了,手一放,便可以不动声色地沉入甜美的梦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冬日,室外雪花狂舞,室内炉火熊熊。强烈的温度反差,使读书之人心中油然萌生出一种幸福感。于是在这种幸福感的支配下,守着一炉旺火,读着美妙的文字可以遍访古今,触摸中外,审视社会,梳理人生。如果此时再有一杯酒,那更是锦上添花了,一手端杯,一手捧书,瞬间便营造出了千古不衰的美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在假日读书。假日,人闲,心也闲。抛开工作的繁忙、应酬的烦扰和世事的纷争,关掉手机,找一角落,专心致志地读自己心仪已久的好书。此时读书,所有的氛围都是适宜的,站着阅读、坐着品读、床前研读、桌前赏读,河边细读、草坪静读,无一不适,无一不可。心静自然凉,心闲万事宁。在这个时节读书,效果自是事半功倍,无论是阅读量,还是心理感受,都是空前的!所以古人才有“偷得浮身半日闲”之慨!

正可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如果说,读书是一项伟大的健心益智工程,那么氛围,就是这项伟大工程不可或缺的奠基石!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