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得耳布尔崇拜河流(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白桦林
· 得耳布尔
· 崇拜河流(随笔)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323号
第19323号:第04版 2023-10-26

崇拜河流(随笔)

□隋海涛

河流先于人类存在于地球上。水,自然之流,是生命的源泉。河流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河流同时也是产生和孕育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本条件之一。人类早期生产力落后,最先进化和文明地区必然是靠近大河便于生息,埃及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还有黄河流域文明、印度恒河文明都符合这一特征。四大文明古国都与河流有着深厚的渊源,从世界地图上不难看出,东半球的埃及、巴比伦(今伊拉克一带)、印度和中国,均有大河流经其境内,都位于大河之滨的平原上。这一共同的地理特征,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人称其为“大河文明”。

呼伦贝尔境内有两大水系,嫩江水系和额尔古纳河水系。大兴安岭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天然分水岭,3000余条河流养育了这片丰美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被呼伦贝尔人如眼睛般精心呵护着。额尔古纳河水系的莫日格勒河,被作家老舍先生称为“天下第一曲水”。河流蜿蜒曲折,身姿妩媚,像一条玉龙盘旋在草原上。西拉木伦河,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全长1250公里,流经内蒙古、吉林、辽宁三个省区,最后汇入渤海。这条“黄色的河”是红山文化和辽河文明的起点。《吕氏春秋》《淮南子》都把它列为中国六大河流之一。郦道元在《水经注》当中对它也有过记载。1989年,“台湾”蒙古族诗人、画家席慕蓉长跪在第一次见到的母亲河边,深情的亲吻着河畔的土地,泪流满面,写下了传世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们相信,只有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原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才会更加温馨美丽,人类才可以继续在“辽阔的大地,芬芳的草原”上“传唱着祖先的祝福”,这便是我们“心里的那首歌”。

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呼伦贝尔河流穿越旷野,与孤寂相随,又不乏灵性。大兴安岭河流哪一弯没有蕴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片段?又有哪一弯没有蕴藏蒙古民族厉兵秣马、逐鹿中原的历史篇章?有文化自觉的人都崇拜河流,况且古人都在岩壁上刻上河流的模样。1980年,考古学者米文平在嘎仙洞发现公元443年北魏拓跋焘拜祖《石刻祝文》,佐证了嘎仙洞是鲜卑人旧墟石室、祖庭。为人类学研究东北亚,以至于世界人类史找到了地理坐标。2018年,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岩画学会理事崔越领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画家崔自默等人到嘎仙洞考察,发现洞窟内高2米以下洞壁两侧布满岩画,长百余米。这是被誉为“大兴安岭岩画之父”、大兴安岭岩画研究者崔越领,自2010年发现嘎仙洞岩画长廊之后又一重大发现。依据河流流经区域分布情况来分析,岩画图案与河流发源、流经、汇合是一致的;依据大兴安岭阿里河、甘河所分布区域已经发现20余处岩画、古先民居所遗址,这里适合人类繁衍生息;依据岩画所表达的岩石、动物、植物、太阳、契符等图案来分析,这一区域是人类古原始文明集合地。

对于河流的崇拜,也源于它的美。大兴安岭的河从不轰轰烈烈、奔腾呼啸,更像一个温情的少女含蓄地展现她的妩媚。河流密布,沟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生成一种恬静、瑰丽的柔和魅力。它们一路的欢歌吟唱,一路的繁衍生息,一路的哺育滋润。它们就是大兴安岭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图腾,它们也同样孕育了北方民族优秀的文明,留下了深邃的思想和智慧。所以说大兴安岭是属水的,水孕育了大兴安岭人精神的骨血和生命。水美的地方,总是人美的地方。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水自然养大兴安岭的人。它滋润女人温柔妩媚,哺育男人果敢坚强,水养人,人随水,就是这个道理。大兴安岭人质朴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是大兴安岭人血液里的秉性。大兴安岭人重情重义,于友情,水乳交融;于爱情,相濡以沫;于亲情,血浓于水。

《瓦尔登湖》有一句著名的哲言———唯有清醒才是真正地活着。崇拜河流是我们一生的生命哲学,无论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社交方式、消费模式上,我们都要重新认识人类与河流的关系,这也是顺应河流伦理的本原,也是构建生态文明发展的规律,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