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绿色林海朱“重生”背后的生态奇迹森林之路图片新闻落叶作用知多少?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大兴安岭的绿色林海
· 朱“重生”背后的生态奇迹
· 森林之路
· 图片新闻
· 落叶作用知多少?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339号
第19339号:第04版 2023-11-14

森林之路

———莫尔道嘎记行

□哈森高娃

据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这里跨上战马喊出了“莫尔道嘎”(蒙古语译音就是战马出征),于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便有了这个充满豪情的名字。也许是骨子里流淌的血液,让我在30年前听了这个名字后便牢牢印在脑海没有忘怀,而今天我又是怀着怎样的欣喜和激动踏上了这片我的祖先曾经率军出征的地方……

“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一语道出了莫尔道嘎的魅力。莫尔道嘎的面纱是清晨飘荡在山间的云雾,莫尔道嘎的衣裙便是那千里林海。而这茫茫林海里又有太多值得探寻,让你欢呼雀跃的内容……

森林里的动物

首先,我先说说森林里的“蓝大胆”吧,它现在可是响当当的网红!它的学名叫蓝翠,因它胆大而得名。慕名而来看它的游客,都兴奋的手上一顺水的夹着瓜子,排排站着等候着它来充满仪式感。果不其然,一会儿“蓝大胆”就像天边来客一样飞旋而来,落在游人的手上悠然的吃起瓜子来,它还很有“心眼儿”,飞来飞去把人们给它的食物藏在树皮的缝隙里作为冬储粮。“蓝大胆”站在手上的感觉真是让人拉满幸福,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听导游讲,自从生态环境改善,林区里的动物就和人不断亲近起来,我们转头一看,不远处的木桌上铺满瓜子,上面是可爱极了的小花栗鼠,后背上长满了花道道,小小的身体弓着腰,双手抱着瓜子在嗑,细细碎碎的都能听到它嗑瓜子的声音,这么个萌小宝就在众目睽睽下抱着瓜子嗑呀嗑,人们爱不释手去摸它,它丝毫不惧怕,继续它的美食体验,小木桌上已经是满满的一层瓜子皮了,它大概每天都在这里嗑瓜子吧。

大兴安岭素有“野生动物王国”之称,目前全林区共有野生动物320种。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有温顺的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像野鸡、野鸭、飞龙、雪兔、梅花鹿、驯鹿、狍子、黑熊、猞猁、狐狸……美丽的大兴安岭就像一个梦幻的童话王国,是这些动物们的乐园。

说起森林中的动物,不能不说只有在童话王国里才有的驯鹿。

驯鹿是反刍亚目,鹿科,驯鹿属物种,是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抓捕后,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驯养,驯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主要分布于北纬48度以北的苔原、山地和林区。驯鹿是群居动物,是目前唯一被驯化的鹿科动物,它们善于奔跑,身高一米左右,脖颈颀长,腰背平直,全身皮毛浅棕或浅灰色、灰白色,体重可达二三百斤。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鄂温克人狩猎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对于生活在寒带森林北极苔原上的驯鹿而言,大兴安岭是它们能够居住的最低纬度,这次来到莫尔道嘎,我们看到了温和可人的驯鹿,也见到了中国最后狩猎部落里的鄂温克驯鹿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使鹿人家在原始森林中没有固定住所,鄂温克人便用松木搭成简单的帐篷,就是它们的家,称为“撮罗子”。“撮罗子”夏天用桦树皮覆盖,冬天则用麂皮或鹿皮包裹。新中国成立后,建起了鄂温克新村,实行定居游猎,但“撮罗子”作为鄂温克族的传统民居、历史的见证,依然作为民族的经典符号在保留和使用。听林区的朋友讲,看到驯鹿是吉祥的象征。我们今天在屏保或宣传画上看到的驯鹿也代表吉祥高贵美好之意。

驯鹿对食物非常挑剔,最爱吃的就是苔藓了,听驯鹿人说它们也爱吃草、蘑菇和坚果。你若拿着苔藓,一群鹿便会围着你挤着你来要苔藓吃,但绝不会伤害你,那种被驯鹿挤挤攘攘的感觉真是既有惊又有喜,那是一生中也会难忘的感受,在大兴安岭有了平生第一次喂驯鹿的体验。听驯鹿人介绍驯鹿对饮用水的要求也极高,真是高贵的一种动物啊!它们头上长的那对多叉的长角漂亮极了,像会游动的树枝,不禁想到圣诞老人装满礼物的雪橇不就是驯鹿拉着的吗?驯鹿就是充满吉祥的生物!古人认为它具有神力,蒙古萨满则认为驯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驯鹿真是一种富有灵性又极具神秘色彩的生灵。如此气场强大的驯鹿却害怕蚊虫,使鹿人便常常熏烟,帮驯鹿驱蚊,优雅的驯鹿便在缭绕的熏烟旁安然小憩,那真是一幅森林里绝美的画面。

森林里的“女神”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森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的祖先原住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的山林中,从事渔猎生产和饲养驯鹿。300多年前,鄂温克人的祖先从贝加尔湖畔、勒拿河流域迁徙到额尔古纳河流域,之后便一直在深山密林里过着以鹿代步,靠游猎为生的生活。因为他们饲养驯鹿,常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使鹿人。

探访鄂温克使鹿部落,更不能不说说驯鹿部落的“女神”,那就是玛丽亚·索。她目光坚毅,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玛丽亚·索是一位杰出的女酋长,也是鄂温克使鹿部落的最后一位酋长,她在2022年8月离开了,享年101岁,她的一生很传奇,为她的族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大兴安岭做出了贡献,留下了美丽的传说。她一生为部落奔走,一生以驯鹿为伴。

1920年出生的玛丽亚·索天资聪慧,颇有驯鹿本领,长大后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了比自己大12岁的丈夫,生性要强、雷厉风行的玛丽亚·索勇敢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当家做主,不仅把家里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对族群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也渐渐成了家族的核心。靠着女中豪杰的作风,不久便在部落里建立起了威信,被族人推选为酋长,她上任的首件事便是禁止部落族人的酗酒行为。

玛丽亚·索在她的一生中经历过抗战时期,那段艰苦的岁月,她顽强地带着200多族人和几百只驯鹿在森林中坚守,3、4月份属于森林防火期不能生火,她们在林子里只能吃冷食,常年形成的防火期吃冷食的生活方式,玛丽亚·索一直保持到了100岁。她教族人怎样爱护山林、懂得与人分享,感恩一切馈赠,并把这些生活哲理作为传统,一代代继承下去,传承鄂温克原生态民歌,教族人采集草药、制作服饰工艺品等。鄂温克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你可以想象这种文化传承该有多难,鄂温克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里饱含了玛丽亚·索的毕生精力和心血。她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

鄂温克族能歌善舞,深林里传来了歌舞声,我们看到了她们激情澎湃的舞蹈在讲述岁月的山河,听到了她们如山间百灵鸟一样的歌声,如史诗般流淌。她们的民族服装古朴典雅、色彩艳丽,充满了泥土的气息和森林的芬芳,那是源自大自然的色彩、基调。饰品也是独具特色,源自山林,鸟类的羽毛、动物的皮毛、驯鹿的犄角,心灵手巧的鄂温克人都制成了独具匠心的衣裙、头饰和首饰,鄂温克族在漫长的狩猎岁月里,沉淀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我想大家都会记得鄂温克饰品太阳花吧,那么美丽灵动的太阳花,人们把它挂在胸前、家中或爱车上,就是心灵手巧的鄂温克人用动物皮毛拼制而成的,让人爱不释手,成为鄂温克族服饰中的经典符号。

(未完待续)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