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谋发展求实创新启新程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图片新闻开展实践活动举办培训班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对标先进谋发展求实创新启新程
· 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
· 图片新闻
· 开展实践活动
· 举办培训班
· 开展“以老带新”活动
· 广告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354号
第19354号:第02版 2023-12-04

对标先进谋发展求实创新启新程

———森工集团202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2023年10月23日至27日,根据森工集团党委组织部、党校统一安排,森工集团202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赴深圳特区开展学习考察活动。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宣传干部培训中心承办,以“总结深圳经验、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弘扬特区精神”为宗旨,依托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40余年发展历程,将深圳理论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操性课程,为培训班学员开展了系统性教学指导。通过听取专题讲座、现场考察观摩学习和开展分组调研等形式,让学员们更近距离感受到了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领跑新时代的强大创新魅力。根据森工集团党委组织部、党校要求,现将培训班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一)改革开放创新,开拓进取未来。10月23

日,在深圳市宣传培训中心举行了开班仪式。随后全体学员认真聆听了深圳市委党校高山教授专题讲座《深圳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回顾了深圳改革创新的探索历程和主要成就。经历40余年披荆斩棘、蓬勃发展的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创新之路上的耀眼标注,也以最具说服力的实践,证明着中国勇于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巨大成功。24日下午,全体学员参观了“春风吹南粤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展览,展览全面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和壮阔历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10月24

日上午,学员们前往莲花山公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铜像矗立在山顶平台上。带队领导森工集团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辉、党校常务副校长孙相君作为代表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束。全体学员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向邓小平铜像鞠躬致敬,并围绕铜像缓缓绕行一周瞻仰纪念,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深切缅怀伟人阔步改革、砥砺奋进的丰功伟绩。

(三)追求科技极致,铸就中国骄傲。在现场

教学环节,10月23日至25日,学员陆续参观了大族激光、光峰科技、大疆公司、丰农控股、华强北等科技企业。大族激光、光峰科技、大疆公司都是创新能力非常强的企业。大族激光在激光运用、无人机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机器人大赛、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丰农控股是一家集产业、教育、科技、资本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服务集团,于2018年成立于深圳,以“产、学、智、品、投”五大业务为主,以“智”“测”两家研究院保驾护航。华强北是一个特色时尚街区,创造乐业、乐享、乐游、乐购的环境,秀出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美丽,给敢闯、敢创、敢爱、敢秀的人们,以永恒的启迪、永恒的激励。通过考察,使学员充分认识到高新技术在企业转型、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四)延续历史文脉,书写千秋伟业。10月24

日下午,全体学员参观了“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的甘坑小镇,了解客家古村落的悠久历史。10月26日下午,全体学员走进盐田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沿着中英街发展变迁的历史足迹,深化初心、践行使命。27日上午第一站,学员们来到大鹏所城,它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家了解了大鹏所城悠久的历史和闽南人民巩固海防反对侵略的故事,不仅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更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

(五)创新融合发展,共享人民健康。10月27

日上午第二站,全体学员来到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它创立于2019年11月,《疫苗创新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中法两国提出促进创新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助力深圳建成国内首个世界级的疫苗创新中心,为疫苗知识的大众科普教育、疫苗产业科技化创新与创业互动提供了平台。通过参观考察,提升了大家对疫苗的科学认知和疫苗接种意识,支持国家公共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福祉多做贡献。

二、学习考察活动的感受体会

(一)改革开放是深圳崛起的成功密钥。深圳

因改革开放而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从率先打破“大锅饭”的工资分配制度到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从建立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到敲响新中国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槌,从率先“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全面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40余年来,特区人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闯关夺隘的先锋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由过去的单项破冰转向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探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住房供应与保障机制、国资国企、土地管理制度等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精彩的起笔、最生动的样本。深圳的成功崛起,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卓越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党的领导是深圳不断发展的根本保

证。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辉煌的成果,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得益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融入特区建设与发展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根源就在于对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理解比较深、把握比较准、行动比较自觉。同时认准方向不动摇,一以贯之走下去,表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紧紧围绕党中央赋予的“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战略任务”,直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各种困难,排除国内外、党内外各种是非争论的干扰,坚定信念、坚定信心,统筹协调、力促发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每每在地区发展的关键时刻,把握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赢得了发展先机,获得了发展红利。

(三)党员干部是造就深圳奇迹的组织保障。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从聆听高山教授讲座到现场观摩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初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邓小平、胡耀邦、谷牧、习仲勋等高层领导者的战略决策与帷幄运筹中,中层和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改革开放的操盘手,甘当“拓荒牛”。他们大胆果断、善于创新、攻坚克难,为今日深圳之繁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深圳党员干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接力奋斗、铁肩担当,才造就了深圳奇迹与深圳速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特区不断加强和深化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特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圳始终坚守的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圳经济特区从建设之初就一直强调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宜居与宜业相结合,践行“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探索与创新,从倡导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或污染小的项目,到发布环保限制发展项目清单、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再到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率先划定工业用地红线,深圳始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美丽深圳”战略决策指引下,深圳更加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成果丰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五)创新是引领深圳不断发展的核心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深圳40多年改革发展的恢宏篇章里,“创新”一直是核心关键词。从政策层面看,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重大政策转向,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条件。从制度层面看,深圳既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能够以开放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管理体制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做到了“以尽可能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活商事主体创业创富创投创新的能动性”。从战略层面看,深圳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制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人才是深圳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改

革开放初探阶段,深圳人才政策敢开先河,以显著高于内地的工资待遇、灵活激励的选人用人机制,吸引大量胸怀大志的高素质人才投身特区建设,奠定了深圳人才工作的基础。在起步阶段,深圳经历了“三个转交”,即引才从以选调干部为主转变为选调、招聘、接收院校毕业生等相结合,从单纯引进国内人才转变为引进国内人才与引进国外人才相结合,从以政府调配为主转变为政府调配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大批人才涌向深圳。在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大城市人才竞争激烈,深圳的人才集聚效应削弱。深圳及时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匹配的人才政策、人才引进结构和规模,人才开发从引进为主转移到引进与培养并重,人才市场快速发展。在深化阶段,深圳发挥敢闯敢试精神,重点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注重激活存量人才,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进入新时代,深圳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人才的创造活力。深圳已经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创新发展的配套人才政策体系,并不断调整优化,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措施。

三、立足林区,对考察活动所见所学的思考

(一)精细谋划,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理论层面上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调查研究,既要沉下去也要走出去。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千万工程”精髓要义、工作方法和创新思维,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准确把握和充分运用发展规律,详细而又具体地列出落实举措,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少交“发展学费”,降低“决策成本”。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探索出一条适合林区科学发展的新路。

(二)恪尽职守,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

全屏障。林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守护好大兴安岭万顷林海是林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务林人的光荣使命。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要积极推进贯通林、草、湿三大生态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森林、草地、湿地、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等为一体的全域生态资源数据链条,为林区在资源利用审核、监测,以及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北斗手持终端、智能管护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推广应用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持,为林区构建森林资源数据化、智能化管护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合作的不断深化和加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还需积极将大兴安岭林区建设成为“远东大开发”前哨基地,将长期以来在生态灾害预防、应急处置方面取得的宝贵管理经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归纳,为国家提供全面、详实、具体的“环北极泰加林带”生态保护、开发方案,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下好“向北开放”的“先手棋”。

(三)守正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产业

发展格局。生态保护是林区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基础又是林区生态保护的重要物质保证。因此在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发展目标过程中,需着力构建具有鲜明林区特色,充满发展活力的产业体系。一是打造林下产品种植养殖经济发展平台,推行“生产任务承包责任制”,同时做好产业服务、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配套工作,培育林区上游产业链参与主体。二是在发展旅游、矿产、林下产品加工等实体经济方面,要注重健全完善管理流程,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不断压缩生态产业管理成本、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三是注重构建健康、完善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对资源掠夺类产业、低端落后和能耗偏高的产业要制定产业更新升级“路线图”,形成产业淘汰、退出机制,确保林区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要加大研发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能,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职工收入。

(四)提高质效,不断提升森工企业现代化治

理水平。纵观林区开发建设,其难点与堵点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一个是“钱”。要注重合作共赢,让专业人来做专业事,引进外来资本,做大做强企业。在人员管理上,坚决扛起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政治责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以求贤若渴的姿态“访才”“识才”“用才”,对待“高端人才”,在无法给予过高物质条件的前提下,要多运用“项目化管理”的合作模式,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汲取最大的智力支持。对待林区“本土人才”,必须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下沉一线放手培养,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确保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后继有林”“后继有人”。在资金管理上,林区要立足主责主业,抢抓发展机遇,从国家、自治区政策层面上讲,要用足、用好、用活对林区发展的各项利好政策,做到“应享尽享、逐项研究、细化落实、顶格执行”,最大限度地为林区发展争取外界的政策、资金等支持条件。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融资,向其他领域进行战略投资,拓宽企业发展面。从内部工作落实、执行层面上讲,要树立全要素全方位治理格局,逐步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经济体系;坚持市场化思维,高效配置各类资源,摒弃“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经营”的发展模式;着力培育附加值高的生态产品,用好森林碳汇这张“王牌”,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及时发现、评估、化解安全、财务、信访等领域的风险隐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历经70多年的开发建设,在昂首阔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需要我们务林人既要以实为实、埋头苦干,更要敢闯敢干、勇于突破,抓住发展机遇,坚持生态优先,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真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

(森工集团202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