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设红外相机
利用无人机巡护监测
对监测情况进行数据整理
■初蕾
“快看前面,是猞猁,挺大啊……”
“前面是两只狍子,它俩不走了,盯着看咱们呢……”
12月1日,笔者随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自然保护地管理部工作人员,驱车近3小时到达了百湖谷湿地公园监测点,一路接连看到野生动物的身影。
“别看这里全被大雪覆盖,可食物和水源充足,布设的红外相机也多次拍到棕熊、猞猁、马鹿、驼鹿等珍稀野生动物,这里是我们巡护监测野生动物的重要区域。”自然保护地管理部副部长赵建明如数家珍介绍说。
伴随着踏雪的嘎吱声,赵建明和张文君整理好GPS、无人机、红外相机、望远镜等设备,开始了一天的巡护监测工作。
“你看这足迹,这边还有粪便,这儿是去往水源的必经之路,我们布设的红外相机肯定能拍到野生动物画面。”张文君边说边拿起手机开始连接红外相机,查看监测画面。
为提高野生动物监测工作水平,准确掌握种群数量和变化趋势,今年,自然保护地管理部在湿地内共布设了72台红外线相机,全天候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全面掌握区域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人为干扰情况,评估湿地内重点保护动物种群动态变化趋势。
“布设红外相机时,我们主要选择在野生动物留下痕迹较多、食物丰富、靠近水源、视野开阔的区域内,或是野生动物经常性迁移、取食等活动的主要路口处,寻找合适点位安装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赵建明介绍说。
红外相机作为野生动物监测的得力帮手,维护红外相机也是重要任务。为此,自然保护地管理部定期开展巡护工作,查看相机内存卡和电池电量,及时换卡、换机、换电池,确保每一台红外相机都能正常工作。
“这片湿地面积很大,光靠人力巡护效率极低,利用无人机就可以克服地形和视野的限制,还能发现林下隐藏的动物,及时掌握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赵建明一边启动无人机一边介绍说。
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落叶松、白桦在雪白的天地间显得愈发挺拔,踏着厚厚的积雪,赵建明和张文君向山林深处步履坚定地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