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林
腊八节,在每年的阴历十二月初八。小时候,到了腊八这一天,常听母亲念叨: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的时间真不经过呀!
在我的印象中,腊八节就是岁月在年终岁首敞开的一扇窗户,从这一天,始见人们忙年购物的忙碌身影,可以闻到身边年要来到的味道。
腊八节,印象最深的是喝腊八粥。用五谷杂粮煮成的腊八粥香气袭人。煮腊八粥有讲究,时间越长粥越黏稠,粮食的香味越浓郁。煮粥一般是在早饭后,屋子外面进入数九寒天,冰天雪地气温低。屋内炉火不灭,把炉膛装满煤块,火炉上面坐上铁锅,填满清水,放入五谷杂粮,连取暖带煮粥两不误。煮粥需要一个上午,不能离人,不让锅里的粥煮沸,弄脏炉子灶台,也不能让炉火太旺,让粥锅底部糊了锅。虽然锅嘎巴好吃,粥却会有煳味不好喝。所以,煮粥时,用饭勺子不断搅动粥,以防糊了锅。
用五谷杂粮煮成的腊八粥,传统上要放八样粮豆,凑不够数,也可以混放些花生米和大红枣类。当然不是绝对的,或多或少也可以,对于8,谐音发,是吉祥富贵之意,是对新一年的幸福生活未来可期的希冀。腊八粥煮好,满屋子都是五谷杂粮的香气味,喝到嘴里满嘴生香,喝到肚子里五脏六腑都舒畅,令人惬意。
如今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工资收入高了,年轻人工作忙,岁数大的人慵懒,腊八这天想喝腊八粥,基本都是买现成的。买来的腊八粥叫“八宝粥”,比家里煮的腊八粥口感更好,喝进嘴里香甜适口,渐渐地也就没人再去煮腊八粥了,想喝就花钱去超市买“八宝粥”。
我曾多次自问,为什么腊八节非要喝腊八粥?是谁发明的腊八粥做法?查找资料,比较可信的有两种说法。先说腊八节的由来,是出于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寒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百姓送粥给岳家军,岳家军饱餐“千家粥”,精神大振,一仗打下来,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当腊月初八,就用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风俗。还有一种腊八粥的由来:相传朱元璋当皇帝前,将乞讨来的各色米豆混在一起煮粥食用,民间认为喝此粥吉祥健康,演变成俗。从“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理解,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期盼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圆满富足、万事周全,开心幸福。
我想起小时候过腊八节,大雪封门,看见窗外阳光灿烂,对林海雪原无比向往。吃完早饭,就出门找邻居伙伴去雪地里玩。当推开屋门,眼前是一片洁白的冰雪世界,夹杂着凛冽的朔风在呼啸,零下30摄氏度,阻挡不了孩子贪玩的心。跑到雪野上滑雪橇、堆雪人、打雪仗……有时满天纷纷扬扬下着鹅毛大雪,远处的房屋、远山和成片的树林都被漫天飞舞的雪花遮挡,甚至把我们包裹成“雪人”,那也不回家。趟着“咯吱吱”响的白雪,继续追逐或打滚,尽情享受上天给予快乐孩子们的恩赐。我们每个人的小脸冻得都像红苹果,手冻得像红萝卜,却开心得咯咯欢笑,甚至张开嘴接着天上飘落下来的雪花吃。那一瞬间,仿佛在吃美味小食品似的,高兴得不得了。每逢腊八节,母亲见屋外气温太低,怕我出去玩冻坏手脚,骗我说,今天在家好好喝粥,出门去玩会冻掉下巴。初次听母亲这样说,信以为真,胆怯的猫在家里跟着母亲学煮腊八粥,一天都不出门去玩。后来趴着窗户看到屋外胡同里疯跑在雪地玩的小伙伴,下巴都好端端的,知道受骗。于是,趁着母亲不注意,穿戴好棉衣棉裤戴上棉帽子,偷偷溜出家门,开心去找小伙伴们玩去了。
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学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在腊八节,喝腊八粥。宋湘在《赋得腊八粥》诗中这样写道:“腊八家家粥,家家浴佛天。京华今故事,岁晚昔宾筵。粲粲香粳白,油油法果鲜。流匙人嚼雪,托钵我逃禅。朋酒羔羊后,辛盘柏盏前。月名留汉古,日记趁旬先。灶火千门煖,山钟百道圆。含饴重鼓腹,饱食接安眠。”王季珠在《腊八粥》诗中这样写道:“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古人过腊八节有古人的理解和认识。而我对过腊八节的认识是:喝腊八粥,驱寒冷,孕育对新年的期盼。粥到祝福到,幸福身边绕,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