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团结奋进最大同心圆粮食产量从42.5亿斤到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75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尼加拉瓜首家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德国汉堡国际风能展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画好团结奋进最大同心圆
· 粮食产量从42.5亿斤到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 75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尼加拉瓜首家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 德国汉堡国际风能展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595号
第19595号:第03版 2024-09-27

粮食产量从42.5亿斤到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数看内蒙古75年沃野田畴活力无限

■内蒙古日报记者 韩雪茹

70多年前,由7户奶牛户组成的养牛合作小组经过2年小型合作化尝试,终于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58年,已拥有95户养牛专业户的合作组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今年8月26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2024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再度蝉联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1年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再次成为唯一进入全球五强的中国乳企,展现了中国乳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实力。2023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双创历史新高。不断提升内蒙古乃至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让内蒙古这个国家“奶罐”香飘全世界。

从20世纪50年代一个养牛合作小组,到如今中国乃至亚洲乳业龙头,伊利的发展历程,也是内蒙古乳业由弱到强、从草原走向世界的发展史。

何止是乳业!时光变迁中,内蒙古农牧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42.5亿斤,吃粮主要靠调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壮大农牧业,由吃粮主要靠调入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成为国家“粮仓”“肉库”“奶罐”“绒都”。2023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91.6亿斤,稳居全国第六,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畜牧业实现“十九连稳”,主要肉类产量285.4万吨、牛奶产量792.6万吨,牛肉、羊肉、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跨越发展中愈发坚实。站在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围绕“地水种技、粮肉乳草、链服融改”,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重要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展现新作为。

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建优高标准农田,让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陡坡地”,变成宜机宜耕、稳产高产的“整片田”。同时,大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实施好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优质特色品种培育工程,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打造一流的奶源、种源和草源基地。

农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既抓粮、肉、乳精深加工,也把稻壳米糠、皮毛骨血等利用起来。支持和鼓励内蒙古的企业到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地发展前置冷链保鲜仓,把更多更好的奶、肉、粮供应全国。

农牧业的绿色底色更加鲜亮。在农业方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药化肥用量稳中有降。在畜牧业方面,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草原过牧的问题,实现畜牧业发展和草原保护“双赢”。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聚焦聚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农牧业强区建设步伐铿锵,沃野田畴活力无限。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  林区新闻  -  基层传真  -  一线掠影  -  绿色盾牌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