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故事莫误读浓郁的乡土气息 ——杨同乐《农耕文明记忆》读后 中丘诗行学习扁鹊《难经》 预防心脑血管病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61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31

扁鹊故事莫误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关于扁鹊的故事,流传至今的主要是六个:奇诊赵简子、救治虢太子、三见蔡桓公、治未病、见秦王和换心。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里就不再啰嗦。关键是,我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还要看到故事背后的一些东西,不能简单的就是读故事,还要擦亮眼睛,辨清真伪,才能真正地把故事读明白。为此,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去分析:故事的出处;故事的背景;故事的真实性。

  首先,我们来看这六个故事的出处。

  扁鹊奇诊赵简子,出自司马迁《史记》,在《扁鹊仓公列传》和《赵世家》当中都有记载。

  扁鹊过虢,起死回生虢太子,最早见于韩婴的《韩诗外传》,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有所修改补充,但基本一致。这个韩婴是扁鹊后三百年的一个小老乡,也是鄚州人。他孙子韩商与司马迁同朝为官。《韩诗外传》中传递出很多关于扁鹊的基本信息,比如说扁鹊的名字叫“越人”,扁鹊的故乡是鄚州,扁鹊有很多徒弟,扁鹊救治虢太子等等,对司马迁为扁鹊立传,提供了大量素材。

  扁鹊见蔡桓公,出自《韩非子·喻老》,是战国百家之一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是在借扁  鹊的名声劝诫当政者,要勇敢面对现实,不能讳病忌医。100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中,同 样引用了这个寓言故事,但主人翁却成了齐桓侯。

  扁鹊见的到底是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蔡国第七任君主蔡桓侯;一说是姜齐第十六任君 主齐桓公;一说是田齐第三任君主齐桓公。

  扁鹊换心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更是神乎其神。寓言借扁鹊之名,用换心 打比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趋于完美。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出自《鹖冠子·世贤》,记述庞暖与卓襄王对话时,提到了,魏文侯与扁 鹊的问答,也就是著名的“治未病”故事,是当事人引用的又一个寓言故事,阐明了一个未病先

治,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扁鹊见秦王,出自《战国策 ·秦策》,也是借扁鹊做比喻,来劝诫当政者,不要盲目听信 谗言。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本典籍的文体。除外《韩诗外传》是汉代传记,《韩非子·喻老》《列 子·汤问》《鹖冠子·世贤》《战国策 ·秦策》都是散文、寓言或神话故事,本身就有创作和想 象的成分,不能作为“历史”去阅读,也仅仅是故事罢了,不能太较真,更不能作为凭据。

  文体之外,我们再来看故事的背景。扁鹊见蔡桓公、扁鹊三兄弟、扁鹊见秦王、扁鹊换心, 这四则寓言故事的讲述人,都不是为了表达扁鹊医术有多高超、医德有多高尚,而是借用扁鹊之 名,来阐明一个道理,来说服和影响别人,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为了增强说服力,为了把故事 讲得更精彩,张冠李戴,偷梁换柱,指鹿为马,夸张隐喻……特别是扁鹊为鲁公扈、赵齐婴换心 的故事,更是信马由缰,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比较,相对来说,最可信的当属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了,《韩诗外传》次之,其他的就不能当“史”来读了。

  也就是说,扁鹊诊赵简子、救虢太子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是正面真实记述扁鹊事迹的,而 其他就只能作为寓言故事听听而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内丘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内丘县平安北大街   邮编:0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