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报,心中的灯塔

文章于2023-07-06发表于陕西建筑报

与《陕西建筑报》结缘,是从我在陕建职业生涯开始的。当时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筑市场更是僧多粥少、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省属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不够解放、机制不够灵活、社会负担沉重,曾一度经营濒临困

境、发展举步维艰。我刚从学校毕业便被分配到陕建下属单位的一个非常困难的基层单位工作。部分人员已经下岗分流,业务骤降使得来办事就更少了,平时本来就没几个上班的人,经常是灰暗的楼道、昏暗的灯光,曾经梦想轰轰烈烈的事业也在这灰暗中失色大半。但是,单位的老书记却很乐观,对我也很好,经常鼓励我、指导我。有一天,他拿着一份报纸对我半推荐半安排说,“有时间要多看看小报,多加强学习”。这是我第一次与《陕西建筑报》谋面。

在闲来无事的翻阅中,我不知不觉走进了“小报”的世界,建立了与“小报”的感情:“上情下达”栏目使我在那个信息还不很发达的年代里及时了解到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区区百余字的评论栏目短小精悍、一针见血;施工技术和经验交流栏目,通俗易懂、专业性强,使我这个门外汉也学到了“建设部十项新技术”“女儿墙”“剪力墙”等专业知识。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小报成了一座小小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从那时起,每天读建筑报成了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我最难忘的学习成长阶段。每次看到一篇好文章便反复研读,认真揣摩作者的构思和语言的运用,有时还会精心地剪下来贴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收藏,但从读到写,我却鲜有文章在报纸上发表。

记得刚工作的第一个年终,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迫在眉睫,部门和项目部交上来的总结普遍存在重点亮点不突出、经验总结不到位、分析问题不深入,针对这个现象,我一时兴起便写了评论性稿件《年终岁末话总结》。这篇稿件在建筑报刊登,不仅洗刷了我们分公司近一年没有对外发表稿件的“耻辱”,还被拿到了公司办公室主任会上进行了交流学习,为以后我能够进入公司办公室工作种下了种子,我也被老书记在大会小会上进行了表扬。就是这样一篇二百余字的稿子,没有人能够想象她给身处沮丧中的我带来的希望和力量。之后,有为数不多的稿件发表在报纸上。现在回过头去看,那点成绩微不足道,但给当时身处困境的我带来莫大的信心和勇气,《陕西建筑报》也成了我克服困难不断前行的精神火炬和力量。

后来我渐渐明白,《陕西建筑报》之所以被大家称为“小报”,不仅仅因报纸版面少,大概还有个原因就是它的内容都是反映建筑业、建筑人的日常和生活,无论是机关还是项目一线的职工读起来都那么亲近亲切、可读可赏,是再平凡不过的“小报”了。

时光流逝,我的工作岗位不断调整,“小报”也在成长和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八开黑白版到现在的柏林式彩色版,从行业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在我的眼里心里,她依然墨香如故、可亲可敬。

在近三十年的相伴与坚守中,“小报”记录了陕建的成长与进步,每一张报纸、每篇文章都如同时光的胶片,在岁月的长河中演绎着陕建奋进的传说。期间,西北第一高--陕西科技信息大厦主体封顶、企业公司制改革、咸阳CEC·8.6工程提前主体封顶、交大创新港整体建成鲁班奖,以及陕建整体上市,奋战抗疫工程九天九夜……每一次感动与精彩都被“小报”所镌刻,以至于每当在闲暇之刻回首起这些往事,依旧会感动着每一个陕建人。

这是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赋予“小报”的伟大的使命,尽管时代在快速地发展、岁月在无情地交替,她总在那灯火阑珊处,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前进者以喝彩和力量!

(周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