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水万壑走洛河》对我的艺术启迪

○吉林林

柏峰先生的长篇纪实散文书籍《千水万壑走洛河》讲述了洛河两岸的人文地理与文化遗存,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的洛河的人文历史状态,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和名人轶事,几乎横跨和涵盖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重要方面。作者各方面知识非常的渊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其驾驭语言的能力超出我的想象,令我惊诧和羡慕不已。同时,也扩宽了我创作40集电视连续剧《郑桓公》的故事构架的思路。

柏峰先生为了研究洛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不辞劳苦,先后七次驱车沿洛河崎岖的山路行走采访,以尊重历史真实的原则,对洛河进行寻根探源的深入研究。用脚丈量着洛河流域的每一寸土地以及沿途的名山大川和沟沟坎坎,行走和探寻着洛河流域从远古到现代的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和更迭,所以他的这部书十分耐读,彰显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学养和渊博的文史知识,更能凸显他隽永、飘逸和洒脱的文风。

这本书,我觉得有以下三点感悟:

其一,填补了洛河流域的地理与历史文化文献研究的空白,为洛河流域保存了一份珍贵的人文历史史料。其二,该书有相当丰富的历史内涵故事,拓宽了文学创作者的故事构架的思路。

我沿着柏峰先生提供的历史故事的线索和基本脉络,驰骋想象、大胆虚构,把古郑国、犬戎国和芮国三个国家放在当时矛盾故事的焦点上来做戏来刻画人物,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使剧情更加抓人,人物的形象更加独特鲜明。后来,芮国内讧,又分裂为北芮国和南芮国,这么以来,使三国之间的邦交政策和军事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犬戎国国王孛怼带着他们的残兵败将沿洛河南下来到古郑国的对面,以摆脱贺兰山严寒的困境,长途跋涉来到相对暖和的渭河北岸干涸的古道洛河的入渭口安营扎寨,为犬戎国人畜的生存寻找出路。为此,我又进一步地展开想象,此时的犬戎国只有通过灭掉对方的国家,才能开疆拓土,寻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进而训练部队,对古郑国用兵,报灭国之仇。根据这一基本创意,我对《郑桓公》后十集的故事架构进行了重新编织和调整,使之更有故事悬念更耐看更有戏剧强烈的矛盾冲突,使这部大剧自始至终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剧已经创作完成。

这也许就是我看了柏峰先生《千水万壑走洛河》这部书的感悟和最大的收获吧。后来,我又进一步对剧本的故事进行推测和虚构,让同国被大荔戎国灭掉之后,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其后人以国为姓,使同姓家族保留了下来并延续至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荔之所以后来被称为“同州”,也许就是因为西面曾有个西周末年古同国之故。那时候,大荔的东北部还有个彭戏氏之戎(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彭衙村),早在春秋初叶,已被秦武公吞并。而大荔戎国处在晋、秦两大国之间,无论这两国是和是战,都未危及大荔戎国在整个春秋时期三百年的根基和存在,而且这个大荔戎国逐渐发展成为诸戎族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中的奥秘史载缺乏,我们无从考证。不过,能在晋、秦两个强国之间顽强地存活三个世纪,也说明了大荔戎国具有很顽强的生命力和应变能力。

同国、大荔戎国、北芮国和南芮国与古郑国,一衣带水,隔河相望。渭河成了这四个诸侯国的分水岭。古郑国的西面是西周的都城镐京,东面是地处虎牢关西的商代遗国焦国,南面则是与巍巍秦岭相隔的楚国。英勇、剽悍、善战的大荔戎国的军队,最终消灭了大荔西部的同国,统一了渭河北岸广大辽阔的区域,建立了渭河北岸最强悍的大荔戎国。后来,国王孛怼雄心勃发,得陇望蜀,不断开疆拓土,经常越过渭河与郑桓公争夺地盘,想吞并古郑国。郑桓公为了保家卫国,与南芮国结成军事同盟,经常与觊觎古郑国的大荔戎国发生战争,在渭河两岸形成了数十年犬牙交错的拉锯战。面对虎视眈眈的大荔戎国,郑桓公倾全国之力,联合南芮国,组织两国的军民奋起抵抗。最后,大荔戎国与周边同根同宗的戎族部落结盟,兵多将广,发展成为戎族最强大的叱咤风云的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