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忘初心 筑梦姑苏”第二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姑苏区获奖作品惠民展演,在该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举办。该区五个历史文化片区、三个新城精选的8个歌舞、小品、相声节目轮番上台,让现场的市民品尝到姑苏群众文化的饕餮盛宴。
在第二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评选中,姑苏区总计收获39个奖项,覆盖各门类,获奖总数位居苏州前三。十年辛苦不寻常,在打造街道“一街一品”特色文化指导思想下,姑苏区出台文化工作“三三制”机制,即文化职能部门、文化馆每3名业务骨干对接一个街道,每月为街道服务3次,每名业务骨干服务3个街道。如今,“三三三”工作已卓有成效,专业人员指导基层开展文化工作已成为常态。
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文化专技人员因地制宜与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历史内涵,研究、探讨发展特色文化思路和方法,经过多年调查,反复打磨,逐渐形成姑苏区民俗品牌“姑苏三宝”。姑苏区成立五年来,“三宝”已经扩容至“六宝”,即古胥门元宵灯会、轧神仙、吴地端午、孔子文化节、冬至大如年、腊八节等民俗节庆品牌。
今年,姑苏区对原有的“三三三”机制进行升级改造。姑苏区文化馆副馆长施政强调,要从“送”文化下基层向“种”文化在基层转变,从文化“惠民”向文化“慧民”转变。2018年在开展“百团千场进万家”、“一街一品”、“戏曲周周演”、“文化走亲”等惠民活动基础上,着重构建社文处、文化馆、文化站三级网络,对街道群文活动、群文创作、非遗传承三项内容进行专项辅导,力争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群文活动特色化、文化宣传多元化。
繁荣文艺创作离不开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有才情、有活力、接地气的文艺创作队伍,始终是姑苏区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区文化馆队伍先后招录文化专业技术人才5名。如把在新加坡第二届国际戏曲节获得金奖的昆曲《牡丹亭》表演者90后胡希茜引进街道文化站,目前交流到文化馆挂职,担任活动部部长助理,现在小胡正大展身手,对接一个昆曲创新项目。姑苏区文化馆现有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人员17名,其中高级2人,中级10人,初级5人;街道文化站从业人员均达到3人以上;文化从业人员全部取得上岗资格。 (宋庆阳 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