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7年工业旅游可以用展示新形象、明确新方向、扩大新队伍、培训新典型、提高新效益”五个“新”来展示。
发出苏州工业旅游的声音。苏州作为首批45家发起成员单位,正式成立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为加强区域合作、塑造传播工业旅游品牌,掀开新的篇章。2017年,全市16个工业旅游点分别接待省内外领导及同行200多人次参观学习,展示了苏州工业旅游形象。20多家企业分别参加中国(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天津旅游商品装备展、水韵江苏旅游展、中国(上海)国际旅交会。
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制定下发《关于促进苏州工业旅游品质提升的指导意见》,率先创新突破,全面开启苏州工业发展新模式。
覆盖面全面推广。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省、市级各类工业旅游示范点36家,涵盖食品、纺织、服装、交通、钢铁、家具、模具、日用品等多种门类,工业旅游大力促进旅游消费,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内涵。
典型带动力增强。苏州绣娘丝绸公司和宋锦工业旅游企业商品分别成为“G20”、“16+1”会议国礼;常熟隆力奇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和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企业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绣娘、吴江丝立方、太湖雪等商品获得国家、省旅游商品大赛大奖,东方红木公司、绣娘丝绸公司被评为省最佳才艺展示奖。他们为苏州旅游赢得荣誉,也为企业打响品牌。
点面同步双增效。苏州绝大多数工业旅游企业效益大幅提升,法诗菲、隆力奇等工业旅游效益超过100%,全市工业旅游区(点)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超2.3亿元,为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概括为“三个离不开”——
一是离不开各地旅游部门动员组织与协调指导。近年来,苏州市工业旅游蓬勃发展,各地旅游部门功不可没,主动热心服务企业,主动解读相关政策,主动提供智力支撑。吴江、常熟、高新区、昆山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够站在企业角度,从投入产出来深度分析,从市场需求来全局考量,不仅扶上马,还送一程,注重跟踪指导,注重综合服务,受到企业的好评。
二是离不开企业对工业旅游发展的兴奋度与参与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诸多工业企业自觉转型升级、自觉拓宽思路、自觉探寻路径,把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区当作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心创建,为企业职工营造良好环境,为经贸洽谈提供厚实资本,为丰富旅游业态提供载体,尤其是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永钢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圣百合公司的“爱的生活”、东方红木的“红木世家”,通过多种载体的宣传打出品牌,将“游客就是第一媒体”及“今天的游客就是明天的顾客”这篇文章做足做实。
三是离不开苏州旅游大好形势与旅游市场需求。2017年,苏州全市接待1亿多游客,旅游商品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接近三成,这为工业旅游企业提供了充足客源,工业旅游企业已经成为苏州旅游购物的最重一环。货真价实、诚信服务的企业和产品,必定成为游客的喜爱与追捧。比如,爱慕这个品牌,原本只是公务接待,最后成了旅游购物。说明市场的需求、游客的需要是最本色的,只要大家立足品牌、精心打造、诚信敬业,工业旅游企业的明天一定是一片蓝海。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品质有待提高,文化内涵需要挖掘,宣传营销需要强化,综合功能尚需完善;特别是一些以营销为主的工业旅游示范区的服务质量需要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