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强化食品和网络餐饮平台安全专项整治苏州市部署安排2018年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第2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期:第2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8-02

苏州市部署安排2018年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前不久召开的苏州市全市深化医改暨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推进会上,部署安排2018年卫生计生重点工作,全力推进2018年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市医改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谭伟良在工作报告中说,2017年以来,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深化医改工作有力推进,苏州市卫生计生事业进入全速发展阶段,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改革服务供给,打造健康苏州综合政策体系。打造卫生服务共同体、现代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作为苏州医改典型案例,被国家和江苏省医改办认可并宣传推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医改样板”。
    2018年,苏州市卫生计生重点工作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契机,扎实推进健康苏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连续性、整合型卫生与健康服务,坚持高质量发展、系统性提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苏州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重要战略奠定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推动卫生与健康工作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匹配,努力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总体工作要求:
    1、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2、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为主线。把改机构、转职能、促联动、建机制、保供给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长效机制,打通医改落地、政策惠民“最后一公里”,打造苏州医改新模式。
    3、以高质量系统性提升为总要求。把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质量作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
    在完善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优化医疗服务体系
年内启动完成市疾控中心迁建立项开工工作和市妇幼保健院、太湖新城医院新建立项工作。抓好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力争70%左右的县级综合医院达到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荐标准。大力发展儿童、肿瘤、精神、传染病等紧缺的专科医疗机构和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支持医养融合发展。
    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可及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年内完成建成11家、开工建设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新建改扩建任务。积极开展全国百强(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省基层卫生十强县(市、区)、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的创建工作。
    加快社会办医发展。引导鼓励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儿童、康复、安宁疗护医疗资源稀缺领域以及特需医疗服务领域。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同等政策待遇,鼓励医师到非公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推动民营医疗机构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实施苏州市名医工作室制度。
    推进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实施苏州市“120”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提升工程,优化急救分站设置布局,提升救护车数量和智能化水平,增强急救人员配备与稳定性,加大运行经费保障,提高急救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确保苏州院前急救医疗事业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聚焦深化医改在增强事业发展活力上持续发力
    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级财政补助政策、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备案制管理、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和收费政策,推进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继续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开展2018年省级胸痛、创伤、卒中救治中心创建工作,完善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体系。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制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扩大病种付费范围,探索按床日付费方式。
    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机制。全面完成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市级价格谈判和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确保基层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用药衔接。
    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推行信用承诺、信用报告、信用审查等信用管理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督,建设医疗综合监管平台。聚焦健康惠民,在提升群众获得感上持续发力。
    扎实推进健康苏州建设。实施健康苏州“531”系列行动计划,共同搭建市民健康综合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重点控制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行为,强化合理用药和药物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强化落实医疗机构内控制度,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结果运用。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开展“品牌年服务年”活动和“医者仁心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畅通院前院内急诊绿色通道,优化中医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持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切实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应用,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强化诊疗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基层医疗质量管理。
聚焦预防为主,在防控公共卫生风险上持续发力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水平。将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80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构建“三位一体”综合防治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增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强化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完成目标人群筛查人数25-30万人,不断提高重大疾病的预防与干预能力。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防控防治工作,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推进心理健康服务,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任务。
    打造慢病协同防治体系。启动健康市民“531”倍增计划。围绕成人儿童呼吸系统慢病、全人群睡眠障碍、中老年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成人“三高”临界等健康问题,形成健康人群队列,建立基于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慢病防治指导中心。建设儿童呼吸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和老年骨质疏松社区防治点40家。
聚焦内涵建设,在推动事业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
    推动中医药工作传承创新。全面实施吴门医派传承发展工作,组建“吴门医派传承发展中心”,扎实抓好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项目的实施。
    推动创新人才跨越式发展。继续实施“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计划、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计划,启动海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名医工作室制度,以全科、儿科、精神卫生、康复医学、超声诊断、中医、急救等紧缺医学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全市卫生实用型、紧缺型人才培养。
    推动信息化建设务实应用。积极推进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应用,推进健康市民“531”信息化项目二期建设,试点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全面建成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综合监管平台的完善和应用推广。大力开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积极推广应用“健康苏州掌上行”平台,丰富“12320”预约挂号平台服务内涵。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应用。
(朱佳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