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谈到痔疮,很多人都觉得难以启齿,这也是目前肛肠疾病就诊率较低的症结所在。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临床就诊的肛肠病患者中,十有八九多是老患者。最初认为痔疮只是不足为奇的小毛病,等到症状明显时,才开始引起重视。
苏州同济医院肛肠外科主任王丽美说,“便血、排便困难、脱出是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典型症状,由于痔疮在肛肠疾病中最为常见,出现便血就会下意识以为是痔疮,这种‘经验主义’很容易耽误病情,一旦看‘走眼’,将肛瘘、肛裂等疾病,甚至将肠道恶变当成痔疮来对待,病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血耍花招
成患者曾“中计”
“临床说,很多患者习惯将便血与痔疮划上等号,出现便血就以为是痔疮发作,实际上,便血并非如此简单”,王丽美提醒,肛肠疾病中除痔疮外,肛裂、肠息肉、肛乳头瘤等病都会出现便血症状,便血甚至还是肠恶变早期最为明显的症状之一,所以在未做专业诊断之前,建议患者不要过早下结论。
有数据统计,近六成的肛肠患者被便血“算计”过,多是将其他肛肠疾病误认为痔疮,常见的便血患者容易将肛裂当成痔疮,自身对痔疮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轻度肛裂发展成为陈旧性肛裂,甚至出现肛门狭窄等后遗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导致便血的疾病是大是小,患者都要引起重视,长期便血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接受肛肠病的治疗时不仅要调节身体,还会延长治疗周期。
提醒:
小痔疮或引发肠癌风险
很多人认为,痔疮只是一个小问题,往往忽视其存在,更谈不上及时治疗。“很多人就是不重视这个小痔疮,最后带来了严重的大问题。”苏州同济医院肛肠科王丽美主任表示,她曾经接诊过一位65岁老大爷,患痔疮便血多年,因没有及时治疗,最终患上了直肠癌。
据王主任介绍,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痔疮是很容易治疗的。但若不引起重视,出现症状后就会引发一系列后果。其中,内痔特别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外痔很容易形成肛瘘。痔疮较严重者,还会导致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如患痔疮产生心理压力,不敢上厕所,长此下去会加重便秘;而当排便发生困难时,患者用力屏气,可使心跳加快,甚至造成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或脑栓塞;如果出现内痔嵌顿,疼痛还可诱发心绞痛。
此外,由于痔疮的反复发作,炎症对肛门直肠的反复刺激,使得局部组织炎性增生,让痔疮患者直肠癌的发生率上升了5~10倍。
盲目自诊易“走眼”
专业诊断才靠谱
“由于个人体质差异,病情程度不同,出现便血,在便血颜色、便血量、便血疼痛感方面也会不同,因此,患者不能将这些差异作为判断病情的依据,很容易看走眼。”王丽美补充说,“便血自诊”也是对自己健康不负责的表现,等到病情加重症状明显,难以招架时才引起警觉,一旦出现肠道恶变将会后悔莫及,提醒出现症状的患者,到医院做一个肛门指检或肛门镜检查即可及时发现疾病,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准确的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此外,如果需要更为准确的检查,肛门镜检查是首选。”王丽美主任介绍,电子肛门镜是采用医用视频及摄像技术,医患双方在检查过程中可同时清晰的观察到放大数十倍的病灶部位。同时可将病灶锁定后打印成像,为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提供可靠依据,打破了传统检查方式容易误诊的弊端。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门脓肿、肛瘙痒、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等多种肛肠疾病进行准确检测。
秋季干燥或致便血增加应及时就诊
“针对性检查是排除肛肠疾病的最佳途径,若患者出现多次便血,就应及早去医院做肠道的相关检查。一般由于不明原因导致的便血、贫血,或排便习惯改变,以及腹部有肿块的人群,一定要进行专业肛肠镜检查。”苏州同济医院肛肠科王主任指出,经常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久坐久站、长期暴饮暴食或有家族性肛肠癌病史等的高危人群,需每年做一次肛肠镜检查,以排查大肠癌。而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建议定期做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有息肉,要及时处理,消除癌变隐患。
专家建议,平时饮食应多吃蔬菜和粗粮,如大白菜、芹菜、海藻类、根茎类、小米、玉米等蔬菜和食物。现在,老年人提倡饮食养生,可以多吃白肉即禽类或鱼类,一旦发现便血等不适症状,及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有效辨明病因,有针对性治疗。
(咨询电话:681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