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今学习遇到旅游,各色游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游学产品过多地侧重在“游”,学习的内容不多。学生和家长选择时不免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人们习惯上说的游学,更准确专业的说法应该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不能只到此一游、走马观花,学习思考有收获才是根本。
11月10日,在江苏首届研学旅行高峰论坛上,来自省内外的教育、文化、旅游行业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校长等近300人,围绕研学旅行的“新起点、新视角、新征程”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者表示,市场上许多研学旅行产品只是简单地加入旅游要素,带学生参观一下博物馆、科技馆便成了所谓“研学”。而研学旅行则要以课程为主导、以实践为载体,并融入本地特色。如今,研学旅行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到中小学生的课程体系中以来,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等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研学旅行产品,争相在教育和旅游交织的这片蓝海中占得先机。
中国旅游研究院之前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未来3至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但目前研学旅行的一些产品“游”、“学”分配比例不合理,过分偏重“游”,对“学”的内容仅停留在到此一游,打着“研学旅行”的幌子,依然是逛景点的观光游,甚至“游而不学”的现象时有出现。
业界人士认为,现在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水平存在良莠不齐,需要有更明确具体的执行标准,包括需要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和第三方评估体系等。要发展好研学旅行,需要做许多改革,比如大中小学的假期制度改革,如果能缩短寒暑假、增加春秋假,就能给研学游创造流动性。世界上80%的研学旅行都是依托景区发展,中国的景区如何从服务于观光游向服务于研学游转变,比如景区的服务流程、商业模式、解说词系统等,都需要改革。
研学旅行是在旅行体验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让孩子收获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是一场注重知识和精神获得感的旅行。在课本中学习知识,在旅行中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研学旅行的意义所在。
研学旅行不同于游学,它更重视的是“研究和学习”。根据教育需求选择项目,是课堂内容的向外延伸与实践。研学旅行的学习目标性更强,以“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触摸真实的历史与文化,体会其中蕴含的科学奥秘和智慧,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
那么,研学旅行到底应该如何做出实效?苏州原创读行学堂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努力认为,研学旅行兼具教育属性和旅行属性的内在特点,应以“教育逻辑”确保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以“旅行逻辑”确保全过程各环节的安全保障万无一失。他们秉持“让教育留下记忆,让旅行留下感动”的理念,以“研学旅行课程化、营地产品专业化、实践要素时尚化、体验项目趣味化”为课程建设原则,已经形成以“阅读更美的中国”、“红色基因代代传”、“带着书本去旅行”、“一起走进博物馆”等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受到学校、家长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陈鹤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