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讲述《后知青时代的故事》姑苏竹雕艺师的竹刻文具社区老人办“牢记历史,勿忘国殇”邮展老邮迷与《改革开放中的苏州》邮展“乐动时光为老服务项目”进社区民间老艺人展示民俗手工艺老书画家出版《王学浩研究》一书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20

老知青讲述《后知青时代的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60多岁的老知青陈大厦有多重身份。他当过工人,做过国企厂长,下海后是企业老总,还是一名作家。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陈导。今年,他的微电影《天行健——后知青时代的故事》制作完成并正式上映。
    陈大厦的后知青时代,从回城后开始。
    回城后,他进了国企,从一线工人做起,由于技术好当上了车间主任。1991年,他作为苏州第一代工人技师,被派到瑞士培训。在瑞士,他不仅学技术还参与解决技术性难题。回国后,他主动承包车间,自己出去找市场。这时,自学的日语帮上了忙。在无锡,他找到一家日资企业,因为能看懂对方的图纸,更因为他服务好有诚意,成了对方的供应商。他与这家公司合作,租赁国企的一部分车间,上缴的租金承担了部分下岗职工的工资。
    工厂政策性破产后,陈大厦开始了创业之路。他对原厂工人作出承诺,凡愿意跟着继续干的,一定送到退休为止。有300位工人跟着陈大厦走进新企业。如今,陈大厦的企业中,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其中包括30多位当年跟着他的老员工。如今,陈大厦写博客、写书,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时代的变迁。“时代真的在变。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不仅是经济上的腾飞,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观念影响到了每一个人。”陈大厦感慨地说。
    老知青虞永俊今年70多岁了,整天乐呵呵的,是个天生的乐天派。1993年,感觉到国家轿车市场发展要起步了,虞永俊选择下海,自己办轴承厂。他白手起家,瞄准快速发展的轿车市场,开始艰苦创业。
    创业不易,但有好的政策、好的平台,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虞永俊和他的企业赢得众多荣誉。如今,他已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没歇着。几年前,他出资成立一家保龄球俱乐部,每个月组织两次老知青免费包场活动,将老知青拉回到健身运动中来。通过几年培训,俱乐部成绩不俗,在全国老龄保龄球大赛中,俱乐部有7名队员接连摘得14块金牌。有一年在江苏省的老年保龄球大赛中,他们包揽了所有金牌。“退休以后呢,就爱盆景和保龄球。修身养性,希望大家都健康长寿,老有所乐。”虞永俊逢人便说。 (陈怡 清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