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讲述《后知青时代的故事》姑苏竹雕艺师的竹刻文具社区老人办“牢记历史,勿忘国殇”邮展老邮迷与《改革开放中的苏州》邮展“乐动时光为老服务项目”进社区民间老艺人展示民俗手工艺老书画家出版《王学浩研究》一书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20

姑苏竹雕艺师的竹刻文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苏州娄门一新村内的“张泰中竹刻工作室”画案上,有一块雕刻精湛的竹臂搁,宽宽的臂搁上刻着一幅《东坡赤壁夜游》图。画面通过一种具有书画意蕴的浅刻竹雕手法,展现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泛舟夜游黄冈赤壁的情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东坡《后赤壁赋》中的名句激发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晓飞和竹刻家张泰中的创作灵感。他们根据东坡夜游赤壁的意境,一个构图作画,一个奏刀刻竹。那虚实明暗的墨色与线条,与深浅错落的刀法,在这块文玩精品的竹臂搁上,此时无声胜有声地再现了这一令后人仰慕而神往的幽雅意境。
    实际上,竹刻艺术与书画一样,表现力丰富至极。特别是最具中国传统书画笔墨神韵的竹雕浅刻艺术,诸如此块《东坡夜游赤壁》竹臂搁,竹刻家张泰中运用他最擅长的竹雕浅刻,将苏东坡夜游“断岸千尺”的赤壁那峭岩高耸、古木幽深,与东坡驾一叶小舟,凌万顷于茫然的情景,通过轻重急缓、顿挫有致的刀法表现了出来。又如竹臂搁《月下石猴》,张泰中将画家陈如冬的这幅水墨画通过十多种刀法雕刻出朦胧的夜月,月下毛茸茸的石猴在山石边摘果,眼前苍枝横斜,疏影俱寂,但仍有生命的渴望和吟唱。再如《米颠拜石》竹臂搁,张泰中娴熟地运用了多种深浅不一的刀法,以线条带动块面,那山石婀娜灵秀的丰姿和米芾痴颠而虔诚的神情互相映照,再配上数枝翠竹点缀,一幅拜石图于艺术夸张中给人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具有文人书卷气息的竹刻,与玉雕、漆雕等工艺一样,是中国工艺历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竹刻最早见于六书盛行时那刻有文字的竹简中,明代中叶以后竹刻达到空前的繁兴,出现了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周芷岩、濮仲谦、尚勋、张希黄等一批著名竹刻大家,并开创了竹刻中以深刻作浮雕或圆雕的朱松邻嘉定派,和以浅刻为特色的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清末民初,曾繁荣一时的竹刻艺术几近衰微,如今后继者经传承钻研,使竹刻艺术重焕光彩。
    张泰中工作室可谓竹刻佳珍荟萃,墙上四周挂满自作的山水画;橱内绘画与竹刻类书籍一叠又一叠;桌架几案上,各种扇骨、臂搁、笔筒、抱柱等,真可以办个小型竹刻艺术展览馆了。苏州竹刻家张泰中,曾在苏州的工艺美术学校系统地学过中国书画和漆器雕刻等艺术,之后主攻竹雕浅刻。由于张泰中曾深入钻研过中国山水人物画技法,结合数十年刻来的实践,更加深了对中国画所含丰富意蕴的理解。虽然是主攻竹刻,但他却十分看重绘画,并对中国画历史的演变、流派风格以及艺术特色等一一记取,熟烂于心。为开拓视野,张泰中曾多次游历黄山、庐山、雁荡、武夷等山水名胜,实地写生打稿;在苏州东、西山和太湖渔村等地写生常常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大量画作积累和竹刻基础技艺的磨炼使张泰中的竹刻艺术渐入佳境。同时,张泰中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练出竹刻中的一路特技,即不打画稿也能脱手在扇骨和其它竹器上刻出山水佳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这真正是名符其实的“以刀代笔”。数十年来,张泰中手中刻就了上万把竹刻扇骨,以及千余件竹雕文玩臂搁、抱柱和笔筒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在这千百回对中国书画与竹刻艺术的融合与锤炼中,张泰中终于形成了属于自己具有文人书卷气息,率意畅朗而不乏丰雅细腻的竹刻风格。
(苏文 一得)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