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冬梅:刻刀上的苏州吴中乡情爱乐老人创作新歌《歌唱改革开放四十年》新老居民举办“私房菜大比拼”老艺师举办《苏绣人生 再现经典》讲座老小区装上“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阳澄湖畔 水火铸塑砖雕魂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29

施冬梅:刻刀上的苏州吴中乡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最近,一件总长40.47米,高2.13米的苏作木雕巨制《姑苏繁华图》,在吴中区展现。这件气势恢宏的作品在原作基础上放大三倍,共耗费红酸枝45吨、大叶紫檀25吨,运用苏作传统的浅雕、深雕、镂空雕、立体雕等技艺,共雕刻人物12000余人、船只400余艘、店铺260余家、桥梁50余座、文化场景10余处……此外,在繁华林立的商号中,丝绸、染料、粮食、金银铜铁器、珠宝玉器等小件应有尽有,树木、瓦片等其它图案难以计数。这件作品以木雕特有的艺术语言成功再现了原作的神韵,让人恍然置身康乾繁华盛世中。

    创制这件作品的领军人物是吴中区香山匠人施冬梅。这位有着几十年工匠经历的女雕刻能手,为世人留下了精品佳作,也为苏州吴中赢得荣誉。施冬梅生长和工作的地方旧时称为香山,自古出建筑工匠,因从业者技艺不凡,人称"香山匠人"。在几个世纪的传承中,香山帮还涌现出许多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匠人世家。施冬梅正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爷爷和父辈是泥瓦工,哥哥是木工,正是工匠世家的耳濡目染,造就了具有工匠初心的施冬梅。

    说起创作苏作木雕巨制《姑苏繁华图》,那还是2004年的事。是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苏州的粉墙黛瓦、石桥深巷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施冬梅和她的团队不断反问自己能给后人留点什么,能为传承传统文化做些什么。由此,施冬梅无数次打开《姑苏繁华图》,造物和创造的念头激励了她,她下定决心,要将前贤描绘的长卷《姑苏繁华图》用苏作木雕的形式传承下去。同年,施冬梅南下广州,北上东北,在红木市场、博物馆间奔波,为创作大型木雕版《姑苏繁华图》作前期准备。

    创作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原作层数多、红木材质硬、木材易开叉……种种问题,让施冬梅和她的团队头疼不已。他们去故宫博物院、西山雕花楼、东山紫金庵等地观摩学习,研究前人的雕刻技艺。有时候,一个很小的问题竟要花一天甚至更多时间去解决。徐扬的这幅画作,局部层次多达三十余层,如何在雕刻中展现画作的层次线条便是一个难点。那段时间,工匠们研究画作,了解绘画人的意思和思想,在探讨中,他们决定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方式,运用木雕独特的浮雕、圆雕、镂空雕、立体雕等雕刻技法展现《姑苏繁华图》。

    为了展现出昔日康乾盛世,施冬梅先后聘请60多位苏、浙雕刻艺人,耗费4000多个日日夜夜,耗尽二十余年创业积攒完成这件作品。作品完成后,她并未考虑从中获利,而是决定在木渎寻找合适展厅,将作品展示并留给世人。在“苏州是我家,大家传承她”的召唤下,乡情和传承文化的担当促使了这件作品的完成。作品完成后,施冬梅并未考虑从中获利,而是决定寻找合适展厅,将作品展示并留给世人,她将红木版《姑苏繁华图》由个人财富变为社会财富。施冬梅和她的团队用匠心弘扬了传统文化,为社会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为活跃市民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吴政 永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