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这颗长江三角洲边的明珠,在当代人的心中是那家喻户晓的《沙家浜》经典唱词中“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碧波涟涟间人欢鱼跃虾蟹肥的鱼米之乡。这块千百年来锦绣江南山温水软的福地,在光阴流逝中并未一岁岁地老天荒,而仍不断延续着它的丰沃与富庶,并用它那丰厚的历史人文境围,携着当代相城人的脚步追赶着光阴,开创着一页页春华秋实的蓝图。
蟹乡澄湖镇的雕刻老艺人刘一鸣突发奇想搞砖雕,这在镇上来说还是千百年来头一遭。但就是这从无到有的头一遭,经过几年来艰辛坎坷的创业之路,让这砖雕刘一鸣塑就了当代江南砖雕艺术的金字招牌。在这块招牌下,一座座砖雕门楼,一片片砖雕壁画,一帧帧砖雕屏风在刘一鸣手下泥水交融,浴火新生,走进了江南城镇和全国各地的老街古宅,花园别墅、广场湖滨……
说到千百年来就富有江南工艺特色的砖雕艺术,这是苏州水乡手艺的精髓。过去江南民间艺人用雕刻工具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花卉、鸟兽等各种图案,栩栩如生、玲珑剔透。雕刻艺术的神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互渗透,使镶嵌了砖雕作品的建筑物显得庄重而古雅。砖雕艺术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一度成为“士大夫”阶层专享的建筑物珍品。然而,由于近代社会的动荡,加之砖雕费工、费时又耗资巨大,致使这一宝贵的民间工艺几近失传。
历史上的江南砖雕过去在苏州各乡镇大多有“香火”传承,离阳澄湖边的澄湖镇不远的陆慕金砖在古代就是驰名天下的皇室贡品,以致京城皇宫大殿的地面都采用来自江南陆慕的金砖。然而,过去这阳澄湖边的澄湖镇上并没有擅长砖雕的手艺流传,但这并不能说明阳澄湖人就不心灵手巧。就像这位澄湖艺人刘一鸣,他心中揣着的那个愿望没有人知道在心底已埋了多少个春秋了。
终于有一天,早就挚爱搞绘画设计的刘一鸣终于把自己的志向和决心夯在了砖雕工艺的基石上,也深深地夯进了阳澄湖这片水土。搞砖雕,他掏出自己一生的积蓄,建起自己的砖雕工场和九龙砖雕艺术研究所。用于砖雕的砖坯坚实细腻,原材料是来自于身旁阳澄湖湖底的湖泥和这片清澄澄的湖水。经过一次次试验摸索的曲折坎坷,曾付出巨大代价的刘一鸣终于在一天,成功地掌握了砖雕坯材湖泥矿物质含量的精确要求。成功后的刘一鸣激动万分地对人说:“搞砖雕最关键的就是要烧制出优质的坯材,成泥后烧砖的手法与陆慕镇上烧制金砖相同,这种手法如今尚有传承,故尚不难解决。但要搞准阳澄湖底湖泥矿物质含量要求是否适用于砖雕的优良材质这尚无传承,也无经验,这样摸索起来就难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一鸣多年来的倾力苦心研制,给他带来了一片江南新时代砖雕艺术的广阔天地。在一件件古今题材的砖雕精品佳作相继诞生后,大型砖雕《姑苏繁华图》、《锦绣苏州》、《中国世界遗产胜景墙》等先后创作成功。如,座落在原苏州世遗馆的姑苏繁华图和锦绣苏州的大型砖雕均长十五六米,两幅大型砖雕将古代与现代的苏州人文胜景融汇映衬,精雕细琢,立体地展现在苏州和四海宾客的眼前。座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那座近二十米长的大型砖雕“中国世界遗产胜景”世遗墙更是恢宏伟岸,中国三十二处世界遗产地的异山胜水,古建奇观均在这座大型立体浮雕中栩栩如生地展开长镜头……
古今砖雕,古人开拓,今人传承创新,接力奋进。相城的阳澄湖,这片刚柔相济的水土,给了有志砖雕艺术的刘一鸣智慧、刚毅和契而不舍的精气神,在一次次水与火的交融中溶铸和塑就了江南当代砖雕艺术一座座不倒的雕像。
(盛明 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