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学毕业生高考中可以填报多个学校多个志愿,留学考试中如被几数世界名校录取还是无上光荣的事。但如在应聘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出现此种情况就适得其反了。
记者从人才市场和有关报道了解到,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就出现这些“奇葩”现象,必须引起应届毕业生和招聘单位的重视,并及时纠正,才能保证毕业生及时就业,单位招到适用人才。
首先,毕业生刷经验、假应聘,让企业很“受伤”。
现在,各类招聘会一场接一场,让部分毕业生放松了就业的迫切性,没有认真考虑方向,就游走于各个招聘会,逢摊位就投简历,可是只撒网不收网。某高校大四毕业生小张,参加校内组织的招聘会上,十份简历全投了出去,他抱着“海投”心态,面试上哪个算哪个。
还有一些学生能力很强,面试必到,属于“offer收割机”,手握众多录用信为了刷“存在感”。据说,“骑驴找马”心态的毕业生还大有人在。
初涉招聘,毕业生缺乏面试经验,多尝试几次本无可厚非。然而有些毕业生重点没有放在提升专业素质上,反而指望通过提高面试能力来“迷惑”招聘企业,真是不应该。
“有的学生深谙面试套路,这增加了我们选人的难度。”某传媒公司负责人说,有些面试中对答如流、侃侃而谈的毕业生,招进公司后却难以胜任工作;有些财会专业毕业生居然看不懂最基本的财务报表。
其次,企业假招聘,也让应聘者很无奈。
某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徐震宇找好工作并签订三方协议。他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面试时说得清清楚楚是运营岗,但公司后来以“能力不足”为由把他调到了销售岗。一打听招进去的毕业生都调了岗,因为企业招聘销售岗难,所以在招聘时用了“先引入门、再骗进坑”的手段。
某高校毕业生朱小玲经过好几轮面试,击败了几十个竞争对手,终于被自己心仪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口头录取。然而,还没等到录用信,她就被公司告知临时取消了招聘计划,还没就业就失业了。
最近,有着学生会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的姚冬辉,在面试中多次“折戟”。被拒理的理由竟是能力太强,真是啼笑皆非。
还有一些企业招聘,要求高学历。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处理常规事务的一双手,却要求至少研究生学历。有些企业则相反,不愿意招收能力强、学历高的学生,怕人员流失。真是无奇不有。
业内人士认为,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在面试应聘者,应聘者也在观察企业。企业应当尊重毕业生,多考虑毕业生感受,不设置不合理门槛,不盲目提要求,而应根据岗位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人才;不以研究生的要求来衡量本科生,不能让“小马拉大车”。
而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投简历也不能一心指望“广撒网”。在投简历前,应先了解所投公司的具体情况,综合网上信息,多请教老师和同学,再决定是否投简历;获得面试机会后,更应端正态度,积极准备,不以“刷经验”为目的参加面试。否则,毕业生很容易在不断面试中迷失自我,失了就业机会。(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