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党员热衷公益十余载何梅:坚定地走在公益之路上周秀芬:尊老敬老 无私奉献 和谐家庭76岁的“咸菜奶奶”陈云撰写《吴中水利全书》的张国维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8-27

撰写《吴中水利全书》的张国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百年前,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社团组织南社第一次雅集选择在苏州虎丘附近的张国维祠,是深有寓意的。近年来,苏州投资1000余万元对该祠进行了修缮,在南社成立100周年正日,中国南社纪念馆在这里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了。

    张国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番禺知县。他在任期间,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崇祯七年(1634),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主持兴建繁昌、太湖二城。疏浚了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河道,修筑了吴江、江阴、苏州等县桥、塘堰、漕渠。清顺治二年(1645),他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总兵方国安叛降清廷的事情发生后,张国维穿戴整齐,向母亲诀别,并从容赋《绝命书》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勿贻大母死,使吾抱恨泉下!”写完,掷笔于地,把遗书交给次子,投园池而死,时年五十有二。南社选址张国维祠举行首次雅集,就是看重张国维“宁死不降,以身殉国”的气节。

    张国维殉国后,吴中百姓在苏州虎丘山区建造了张国维祠作为纪念,并且建了一个“泽被东南”的牌坊。那么,张国维到底做了哪些“功德”,让吴中百姓,甚至革命志士如此怀念呢?

    崇祯八年(1635),时任巡抚都御史的张国维,同巡抚御史王一鹗,亲自实地踏勘,深入了解水情,他在奏章中说:“臣搜泉兴浚,单骑驰驱,手口拮据,糜事不为”,“臣尝单舸巡汛,探溯河渠,各绘水图,括以说略”,还说“惟吴泽国,民以田为命,田以水为命,水不利则为害”,兴修吴江石塘,勘核全坍应修1055丈,半坍2086丈,平望应筑内外塘760丈,并修长桥、三江桥、翁泾桥。他针对太湖洪水下泄不畅问题,曾于崇祯九年(1636)上书请求开浚吴江县长桥两侧的泄水通道,说“太湖翕聚众水,吴江仰承委灌分注吴淞、娄江以入海,其长桥七十拱与九里石塘一带诸水窦皆宣泄之分,必由今桥拱旁架浮图阁,淤遏水势,渐致闭塞,则拆卸不容缓,石塘诸窦年久亦多壅淤成陆,并宜一体开浚,以免农田之患。”《明史》上说,张国维“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他的治水成绩,既保障了吴中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江南赋税重地的粮食丰收,堪当国家功臣。

    张国维还将积累了数十年治水的经验,写成并刊刻了一部70万字的水利专志《吴中水利全书》,成为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学巨著。《吴中水利全书》成书于崇祯十二年(1639),该书先列东南七府水利总图52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等目,又辑录了包括宋、元到明崇祯时有关诏敕、章奏、下逮、论议、序记、歌谣,是研究苏、松、常、镇四郡的一部至关重要的水利文献。这部志书已经收入广陵书社出版的《中国水利志丛刊》之中,苏州市方志馆有藏。 (苏宣 吴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