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个体而言,未知的东西越来越多,不曾知晓未曾了解的事物让我们好奇的同时又有一份不安和恐惧。然而,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停为知识付费买单,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或者网络课程,抓紧一切时间上付费课程、看微信文章,哪怕在做饭、洗澡时也在听音频课程,当他们发现别人所学自己没有涉猎时惶惶不安,他们为学习知识而焦虑,有人将其冠之以“知识焦虑症”之名。“知识焦虑症”的个体严重时可表现为整日为学习忧心忡忡,总是担心自己学的不够多、不够好,为此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甚至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知识焦虑症”带有很大的预期性焦虑成分,个体常常担心知识不足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而强迫自己不停学习。这种现象表面上围绕着知识而焦虑,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不同的心理原因。首先,部分个体与自卑心理有关,他们对自我缺乏信心,总是担心能力不够、知识不足,不如他人、落于人后,不得不通过不停学习新的知识来弥补差距;其次,部分个体与竞争心理有关,他们通过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来保持自己的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胜;第三,另一些个体可能和安全感不足有关,他们对不确定性的耐受性差,通过不停学习将未知变成已知来缓解不安全感带来的焦虑;除此以外,这些个体在性格层面上也可能表现得更加追求完美、更加自我关注。
面对“知识焦虑症”,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于焦虑程度严重,已经给个体带来明显痛苦,甚至影响正常社会功能者,可考虑到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对于焦虑程度轻,没有对正常社会功能造成影响者,可考虑自我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调整自己的学习观,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将工作、学习、娱乐、锻炼等进行合理整合。 苏州广济医院临床心理科 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