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拓展全域旅游广度深度常熟壁画“六美集大美”发展新蓝图沙家浜用红色塑造江南文化品牌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2-09

常熟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拓展全域旅游广度深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月12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交流时,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作了题为《始于虞城山水 衷于名城文化奋力开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发言。周勤第指出,“十四五”期间,常熟将紧紧围绕苏州市委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决策部署,做好融合文章、激活赋能效应,重塑常熟文化产业新优势,由此拓展全域旅游的广度和深度。

    用好自然文化资源,打造体验非凡的精品美游

    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引领,融合红色文化、山水人文、运动健身、长江岸线等特色资源,打造“四色游”品牌,形成独具一格的主题旅游体系。

    “红色游”:

以沙家浜革命历史题材为核心,以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嫁接新媒体、新技术、新模式,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打造长三角传承红色基因的首选地。“绿色游”:用好常熟“山水入城”的自然禀赋和“崇文重教”的人文资源,开发“山与水、人与文、古与今、修与改”高度融合的旅游产品,在升级和利用中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旅游内涵。“蓝色游”:统筹全域户外体育健身资源,以尚湖国际马拉松、STC大铁联赛等精品赛事为依托,打造群众体育健身和精品体育赛事相结合的“体育+”旅游模式,推动赛事与旅游、会展、艺术、设计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集运动健身、竞技体育、时尚娱乐、医疗康养于一体的配套载体,争创省级群众体育健身基地。“彩色游”:依托长江岸线独特自然风貌,整合“一岛一湾一江滩”,呈现“江海交汇七彩洲”,高质量打造20万亩铁黄沙生态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螺蛳湾生态湿地修复,展现长江入海前的“最靓身姿”。

    抢抓开放合作资源,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抢抓一体化历史机遇,充分借势借力、加强资源整合,推动优势资源持续集聚,打造共生共赢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加快与沪上优质资源合作。深度融入沪苏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喜马拉雅大学常熟分院,致力形成集内容生产、渠道传播、硬件制造为一体的全方位合作,推动上海音乐学院·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落地,多维度、多层次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推动高端品牌资源引进。加快高端酒店建设,打造集酒店餐饮、运动训练、健康体检、身心管理、国际教育于一体的健康度假综合体;培育一批层次高、业态新的精品酒店,丰富旅游服务供给。

    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生态。启动文化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明确主体培育、品牌营造、人才引进、项目建设等扶持政策,打通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人才支撑、融资支撑,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生态。

    深挖特色产业资源,打造古今融合的文旅名片

    挖掘传统非遗、时尚创意、数字文创等资源,打造传统与现代碰撞,古韵与时尚交融的文旅融合新名片。

    唤醒文化瑰宝的历史价值。以“苏作”工艺传承为基础,挖掘常熟红木、花边、花鼓、苏派盆景等22个省级以上非遗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抓手,加快虞山历史片区“3+3”文创开发,推出非遗手作技艺体验、“非遗+民宿”消费体验,“非遗伴手礼”等文创产品,以非遗文化点亮千年古城。

    提升时尚设计的品牌价值。继续围绕服装定制、时尚设计、品牌营造、电商直播等领域,结合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发挥常熟服装产业深厚底蕴,引导新业态、新模式与市场、物流、供应链融合,持续焕发金剪刀、彩衣堂等旗袍定制、苏绣工艺“老字号”品牌活力,加快打造云裳小镇等时尚产业集聚区、网红打卡地,打造全国直播电商名城。

    释放数字文创的市场价值。以“文化+科技”为引领,抢抓数字文化产业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的趋势,培育壮大立讯精密科技、苏州·中国声谷、云智能娱乐办公等项目,联手喜马拉雅、巨量引擎、凌迪科技等国内一线数字企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应用、视听新媒体等文化新业态。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