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苏绣图案》精彩亮相。不管是该书作者柳炳元先生的故事,还是《苏绣图案》一书的内容,亦或是苏绣图案本身的意义,大家一定有了些许了解。此次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来介绍本书,看看设计师的眼里是如何解读《苏绣图案》的。
记者有幸采访到负责本书装帧设计的独立设计师何一鸣先生。他长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曾担任过多本杂志设计总监,并为杨振中、刘唯艰和“没顶公司”等艺术家设计画册。
让我们与设计师一起聊聊此次《苏绣图案》的改版经过。
记:对于旧版《苏绣图案》,此次的封面设计做了全新的改版,其想法由何而来?
何:旧版《苏绣图案》是一本工具类型的图书,此次设计想在工具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人文色彩,新版的封面设计以极简的风格呈现,舍去那些复杂的图形设计,选择用纸张的本白加上书名“苏绣图案”的字形设计,组成了整本书的封面,且有一定的手工质感。把文字结构看成具有特定含义和固定形态的一种图案,也与书名中的“图案”二字形成呼应。经过凹凸处理后,让白色封面更有层次的变化,无论是外在造型还是精神气质都以保持原汁原味为目的,创作出新的书籍形态,也将更好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
记:与旧版《苏绣图案》不同,如今的版式上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何:在与本书编辑交流以往版本《苏绣图案》时发现,全书近200幅图案未作分类,这可能给读者的查询带来些许不便。经过细致的归类后,最终得出四大类(即四章节)。并在传统苏绣中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元素用于区分章节,使读者在翻阅时,可轻松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图案。在这基础上全书配上了英文,中英对照的版式也得以体现,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预示着中国传统的苏绣文化已经走向世界。
记:说到内容的分类,每个章节的开头都加入了印有苏绣图案的透明塑料薄膜十分特别,它是否具有特殊的用途?
何:这本书是欣赏与使用结合于一体的工具书,运用透明塑料薄膜(PVC)材料与“口袋页”的形式相结合,增强了整本书的互动性,它可随意取出进行描绘或临摹,镶嵌在书中如同苏绣镜框玻璃面反射的效果,仿佛身临其境般。让单一的工具书更多了份趣味性。
记:此次新版图书的设计,是否还有别的特别之处?
何:此次设计,有一处细节上,可能容易被忽视。通过和上海知名插画师“小龙花”的合作,并采访了苏州知名的绣娘,用视频记录了整个的绣制过程,通过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每个关键的动作,当我们把手放在页码切口处,让书页翻动可以快速浏览整个绣娘灵动的双手,由此也可以看出书有瞬间性的动画特质,使书变得之更为生动、鲜活。
记:对于本书整体的金色基调是如何制定的?
何:色彩设计不是孤立的色彩审美,而是相对于书籍形态与内容展开的书籍整体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色彩上的设计意义在于可以很好地反映书籍的精神内涵。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皇室贵族尤为钟爱刺绣,其金色为象征,因此全书则运用了印金的工艺,突显了刺绣的地位和重要性。
记:你是如何理解苏绣图案的?
何:苏绣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与创新的结合,这就是苏绣图案的魅力所在。通过与作者家属的交谈中,了解到了苏绣图案原来是整个庞大苏绣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先有了这些趣味横生的图案后,才会有后面那些巧夺天工的苏绣作品,但往往后人们都把所有的关注度和褒奖给了苏绣作品,忽视了前者图案对整个苏绣作品的重要性,所以此书也是对苏绣图案大师柳柄元先生的再一次致敬。
记:与之前你设计的图书相比,本次《苏绣图案》老书新做哪个设计部分对你来说是最具挑战的?
何:最大的挑战就是老书新做,从1983年的第一版,到现在2017年的新一版,这是对设计的一次挑战。首先,《苏绣图案》是一本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图书,在设计前期需对苏绣图案的知识有所了解,把文化的传承放在首位。在这个基础上,对图形、图片与空间的关系作调整、安排,进行版面的统一设计。达到书籍版面内容的章节层次分明、变化统一、富有一定韵律的节奏感。其次,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把设计“含”在书里,通过细微的变化和颜色的加入,让整本书更有人文气息,同时增加了读者和书之间的互动性。设计时需更多表达出苏绣图案是苏绣里最重要的一部分,通常都只关注苏绣而忽略了苏绣图案,其实它是每副精美刺绣作品的首要环节,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此次设计都是为了突出苏绣的图案部分,让我们这一传统工艺能有更好的呈现与传承。 (苏艺 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