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之春节名人名言一诺千金唐太宗“温柔”治贪让贪官无地自容“借光”原为针线活古代的家训之道武训乞讨兴学传为佳话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四)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42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5-02-13

传统节日之春节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是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古称为上日、元日、朔旦、朔日、元正、正日、正朝等,也有称为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是指一年中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始。

在我国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夕而息的劳作生活,一年到头鲜有完全休息的安定日子,唯有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完完全全地歇下来,既可以享受一年丰收的喜悦,也可以为新的一年的工作作各项准备工作,在此期间拜拜菩萨,拜拜祖先,拜望亲属好友,举行一系列的庆丰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丰收。于是,春节成了全民欢庆的日子。春节是我国最大的节日,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也会千里迢迢地赶回家来团聚,于是,春节又成了团聚的日子,祥和的日子,为了不破坏这种团聚祥和的气氛,于是,又产生了春节的一系列禁忌。

《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文祖是尧的大祖,格是感动的意思,这是说,舜在春节对文祖是有所礼拜的,这就是至今春节必挂祖先神像以祀拜(或不挂神像而拜)的最早记载,其风可谓古之已然了。

春节另一个大动作就是放爆仗,所谓“爆竹一声除旧”。爆仗古称爆竹,作用原为辟疫驱厉,其说始于东方朔的《神异经》,云“西方深山中有人,长尺余,犯人则病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著中,噼卟有声,而山臊惊惮”。以后春节放爆仗,大有除旧迎新的意思,旧岁从此除了—即使有几多的苦难的曲折也都除了,新岁于是来临。

春节另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拜年,人们不但家中相拜,还须出门拜谒,亲友间互相祝贺新年并开设酒席相待,以叙旧情,以增友谊。这种拜年叫“岁假”,延续五日才止。

春节活动其实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实际上,大部分地方春节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闹花灯后才基本告一段落,也有个别地方在正月半以后还有活动,各地情况均有所不同。

椒江春节活动和全国各地大致相同,相同的部分不外乎贴对联,放爆仗,互相拜年直至正月十五闹花灯。

据《海门镇志》记载,“旧历正月初一日,家家户户均贴春联。门口设香案,置糕果供神。男女老幼,都换新衣,纷纷到各神庙烧香,鞭炮之声,轰隆盈耳。各家均以粽子、年糕、汤团充食;糕取高升、团取团圆之义。”因为正月初一忌动刀,故糕须于除夕夜切好,初一早上吃年糕喻“高升”,中午吃汤团喻团圆,晚上吃粽子喻脱去衣服睡个囫囵觉。而嗜赌者却最忌这一天吃粽子,他怕今年赌运不济,被剥个囫囵精光。

椒江也和台州各地一样,从清末民初开始兴起春节这天去祖坟上“拜坟岁”的风气,这大约取自于过去的拜祖先画像之俗吧。这一天,合家老小带上祭拜祖宗之物件去郊外或山上的祖坟去向祖宗拜岁。这天野外游人比肩继踵,络绎不绝,蔚成大观,这活动既对祖宗表示怀念尊敬之情,又去郊外山上活动筋骨,吸取新鲜空气,真是一举两得。

“正月初二日早晨家乡均用粉蹄酒肉祭供,谓之‘开年’,表示迎接新财神,皆争先恐后,甚有于夜半行之,爆竹之声,彻夜不绝。新年以后,新亲外戚,例须亲往叩岁,主家置酒相待,并须还叩”(《海门镇志·岁时》)。

不过,商家大多以正月初五日祭财神的,相传正月初五日为财神诞辰,到了初五,凡希望财源亨通的人们,例必备牲接神,商号尤郑重其事,特于是日开市,金锣爆竹,牲礼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而迎之。过去,椒江被誉为“小上海”,商业发达,商家特多,故初五日祭财神特旺盛,是日,香案满街,爆竹震天,人人拱手道贺,句句吉利之言,街上充满了喜庆祥和希冀之色。

春节最后一项重大活动便是十五夜的灯会,亦即是闹元宵。正月十五日,俗称上元,与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合称三元。又称为元宵元夕,都含有第一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张灯始于唐而盛于宋,传至今日实乃一千余年矣!

椒江正月半夜的灯会与各地大致相同,商家在门口挂上各式各样争奇斗艳的花灯以酬神和娱民,并在屋檐下蒙上各色布幔,以保护花灯。椒江地处港口,有大量的码头工人和渔民,他们好动,嬉闹,于是,是夜活动重点便是“闹花灯”,而其中最闹猛便是“绰小老爷”。过去椒江人把庙里的神像称为“老爷”,小神像便称为“小老爷”。椒江百姓向有在正月半夜张灯迎神的习俗,即是所称的“绰小老爷”活动。

为了正月半夜的出迎,椒江每个寺庙都备有出迎用的小神像。出迎的座椅是两支大竹杠中间绑一只坐垫,像一只抬人用的过山滑竿,神像就坐在这只垫上,由一名壮健的青年扛在肩上,在一群该庙所在地青年的卫护下参加游迎活动。正月十五晚上一到,大街上的商家户户张灯结彩,处处大放光明,把整条大街照得白昼似的。吃罢元宵的老百姓,扶老携幼纷纷上街,街上则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兴高采烈,万民空巷。

绰小老爷的前导是两条龙,随着喧天的锣鼓声,两条大龙在耀目的灯光和震天的鞭炮声中飞舞,然后是出迎的神像队伍。不知是什么年代,也不知是准定下的定例,全海门寺庙中只许十三尊神像可以进入这支队伍,而第一尊必定是杨府庙的杨府爷。其余则依次是武圣庙、天后宫、龙翔庙、南门殿、后晏宫、前晏宫、财神庙、石公庙……按各地一般习俗,武圣庙所祀的关羽已经封为“关帝圣君”,称帝了,应该是第一尊,然而在椒江,即便是“帝”,在老百姓眼中,还得屈尊让给保境安民有功的杨府爷。关帝庙的周仑爷为第二尊,为什么呢?因为关羽已是“帝君”了,帝有帝的尊严,故自己不出门,只派他的马夫“周仓”代他出迎,聊表与民同乐的意思。

抬神像和护神像的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大家都不愿自己的伸像落后,每年常常为谁先谁后闹得不可开交,有时还会发生争斗,然而, “杨府爷”的首席位置却谁也不敢来争,足见杨府爷在海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绰小老爷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开鞭炮战。背小老爷和卫护小老爷之人均须赤脚穿草鞋,而沿街的所有鞭炮均不朝天放而往他们的脚下扔,一时炮声震耳火光阵阵,热闹非凡。他们都要以经得起鞭炮炸而保持迎神队伍之井然而显示自己是好汉,即使双脚被炸得鲜血淋漓亦在所不顾。整个行程的高潮是队伍最后停留在杨府庙前供群众观赏的时间,整条南北新椒街这里最阔,观众集中得也最多。十三尊披红戴绿的小老爷在海门主要街道迎游一圈后到这里结束了,这里所有的小老爷均依次排好,供群众观赏,街中间是舞龙、舞狮、花鼓、大力士等活动,各庙的锣鼓队在这里一起吹打,老百姓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集中往这里放,街上掀起一阵阵高潮。行程结束的标志是杨府爷回庙,则其余的小老爷亦各自打着锣鼓回各自的家,整个行程才告结束,杨府庙前鞭炮纸屑可以平到街沿,足见鞭炮数量之多。

正月半夜活动之后,商家正常营业,农民准备春耕,各业小贩小手工业者亦都开始了各自一年生计的准备,一个春节的活动才最后宣告结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北京金启程科技官网  -  xpaper电子报刊软件  -  蛙盟云  -  数字报刊云  -  政府门户网站群  -  报社门户网站群  -  政府门户网站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11 今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今日   邮编: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