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三茶”香 深化两岸情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亮点回眸

以茶兴业“三茶”赋能促发展 以茶为媒闽台互动促融合

以茶会友文化添“薪”话传承

作者:张筱惜林李冰徐陆锋汤文娟 观看: 223       赞:



11月16日-18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圆满举办。作为促进海峡两岸茶业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盛会和展示两岸茶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这场强文化、兴产业、促合作的展会亮点频频。

天朗气清,9对闽台佳偶乘“山盟海誓”情侣花筏,在九曲溪畔参加朱子婚礼,沉浸式感受传统仪式的人文魅力。

丝竹和鸣,两岸嘉宾玉女峰下品茗论道,走访武夷精舍、天心永乐禅寺,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络。

叶嘉酬宾,60余名台商、台青参加为期4天的研习活动,斗茶习茶、访古论今,深化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

随着第四届海丝茶文化论坛、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茶文化研习营、“山山相望两岸同饮一壶茶”“闽台佳偶山盟海誓”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两岸交流不断升温,有效推动了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一缕茶香沁润两岸情缘。本届茶博会12个主办单位中有5家来自台湾,台商台企踊跃参展。乌龙茶、高山茶、茶器茶点……120多家台企集中展示产品,前来品茗交友、合作洽谈的人络绎不绝,台湾馆里“台味”浓浓,茶香氤氲,笑语连连,展销氛围十分浓厚。

“这是我们细心揉制出的台湾梨山茶,茶叶摘自海拔2000米以上的梨山茶区。制茶过程几乎没有烘焙,讲究原汁原味,泡出的茶清香甘甜。”一上午,梨山茗博茶业制茶厂负责人陈孟智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经销商和茶客。“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茶博会,许多游客也是第一次品尝到台湾梨山茶,他们给出了不少好评,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令人欢欣鼓舞。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今后想要多多参加茶博会,把优质好茶带给更多人。”

逛累了,不妨驻足观看一场别样的闽台茶艺交流展示:舞台上,4位茶艺师依次排开,伴着国际高级茶艺技师、武夷茶艺非遗传承人林凌的现场诗文朗诵,茶文化的内涵与风韵尽显,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台湾茶大都源自福建,南平与台湾的茶产业渊源深厚。经两岸茶叶专家考证,台湾乌龙茶与武夷茶同根同源。”林凌说,此次茶艺表演的老师来自福建与台湾,大家分别用武夷山和台湾的泡茶技艺同泡一壶茶,共话两岸情。

郑元维是此次参演的其中一位茶艺师,他从6年前开始接触茶,并爱上了茶,多年来他既学茶艺,也学制茶。他说:“舞台呈现形式讲究,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切磋技术,共同推广茶文化,很有意义。”

“三茶”统筹、融合发展。本届茶博会全力推动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打造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茶业盛会,自筹备以来便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展会期间,现场人潮涌动,800多家企业集中展示各式茶类产品、茶衍生品及茶空间等。八方来客汇聚武夷山,品茶香、赏茶舞、逛茶展,感受茶博会的蓬勃气象。

宜兴紫砂、龙泉青瓷、建窑建盏……走进茶器具展区,随处可见让人心仪的茶具。

“这个器型有什么寓意吗?平时怎么养护?”来自广州的谢学婷对“佛手”造型摆件爱不释手。她说,第一次来到这样一个茶文化聚集的地方,逛展体验十分新奇。

参展商戴丽花耐心地讲解器形和泥料的区别。她告诉记者,这次从宜兴带来近200款产品,包括紫砂壶、茶盂、茶宠和摆件。

行走在展馆,无论是参展的茶商茶人,还是参观的市民游客,都多了不少年轻的脸庞,现场布置、展销产品也不乏时尚趣味元素。

在双兰斋,身着马面裙的师傅拿着三角棒,聚精会神地雕刻“唐菓子”。花朵形状的茶点色泽艳丽、玲珑精美,试吃和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在参展商邓瑞斌看来,多样化的口味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年轻消费者,“年轻人喜欢传统工艺,也喜欢有故事感的内容,所以我们现场展示技艺,还在茶点造型和包装中添加民俗元素。”

智能分拣机、静电除毛发机、茶叶自动包装机……茶机械/茶器具馆内,覆盖茶园管理、加工生产、茶叶包装等环节的各类高科技茶机械,吸引众多茶企的目光。

中科光电公司带来的一台长11米的高端茶叶色选机格外引人注目,茶叶倒进机器,伴随着规律的机器运转声,茶叶色选工序智能、流畅、高效进行。

“静电除毛发机通过静电滚筒,可以吸附毛发、编织袋碎片、纤维类等茶叶中常见的杂质,去除率可达95%以上。”在展馆另一侧的腾翎机械展区,腾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天锦说:“今年我们明显感觉到参展的客商更多了,人流量更大了。”

“武夷山水·茶空间”举办新品发布、招商推介,福州展馆举行茉莉花“茶王”品鉴会,特装品牌展馆推出“扫码抽盲盒”“积赞获茶礼”“吉祥物公仔合影”等互动引流……展会现场,多元化展示展销,精彩纷呈;六大茶类、特种茶、茶衍生品及茶器具等展品琳琅满目,呈现一场茶产业融合“盛宴”。

茶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非遗传承人齐聚,围绕茶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等内容开展探讨交流,为文化铸魂赋能茶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的缘起,为全国9个省(区、市)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遗”脉相承·福茶香飘非遗集市。

15日晚启幕的非遗集市,4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100多个集市摊点汇聚。现场有普洱茶、祁门红茶、绿茶、花茶、黑茶等多品种茶类集中展示,还有武夷山本地14位非遗传承人,分别为大家展示武夷竹刻、传统金银器打制、遇林亭黑釉茶盏、岚谷熏鹅等非遗制作技艺,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不仅在非遗集市,茶博会展馆里的非遗元素也随处可见。

茶文化推介区,武夷茶舞与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摇青”轮番上演,赢得阵阵喝彩。

在茶文化馆内,北苑御焙贡茶研习所负责人王金珍耐心向大家介绍“十二先生”的用途,以器观茶史,弘扬茶文化。“南宋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中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用古法一比一复刻这些茶具。”

466块“砖”、1050块“瓦”。“大与茶号”展位前的一间茶屋尤为吸睛。“这间茶屋的‘一砖一瓦’都是由白茶茶末压制而成。”现场负责人简一介绍说。

在茶博会上,素不相识的茶友共享一方茶席,只要一盏茶就能拉近距离。茶香氤氲中,有文化一脉相承的自信,有茶人俭清和静的礼仪,也有共话天涯比邻的情谊。

“试一下,这是2006年的寿眉”……来自苏州的王培培在两年前成为“德勋号”白茶的加盟商,本次参加茶博会,超出预期的人流量让她临时变身“推介官”,向往来游客介绍起喝老白茶的好处。“这个壶容量是1.6升,开展5个小时,已经试喝完30壶茶了。”王培培举了举手中的壶,笑着说,“其实再焖久些更好喝,但来不及,供不应求啊。”

“家门口的盛会,我们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武夷山当地茶叶品牌“岩霸”同往年一样特装参展,负责人李康向记者介绍,展位空间布置与他们标准化门店设计一致,“不能‘就展而展’,应当推广统一的空间形象,提升品牌辨识度,继而通过优质服务与良性互动,增加顾客黏性。”

来到拥有3500多万抖音粉丝的“海峡新干线”直播间,东南卫视主持人紫微对话武夷茶非遗传承人,探讨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茶与健康等话题。

“遗”脉相承,文化添“薪”。多层次、多元化的茶文化交流实力“圈粉”,展现其精髓与魅力,共同绘出一幅茶业百景图,将茶博会推向一个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