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里的刚与柔

--简评《碧水丹山》

观看: 99       赞:

□卓斓

在开篇描写武夷山时,《碧水丹山》的作者何向阳先生便引用南朝诗人江淹的话语,指出武夷山乃碧水丹山之地。如若按照江淹所言的“碧水丹山”来形容武夷山,这里不仅有澄澈透明的水--碧水,还兼具气势磅礴的巨石阵--丹山。紧接着,作者从武夷山名字的由来切入,介绍了“武”与“夷”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武”是健硕勇武、性格刚毅的孩子,而“夷”则是平和恬静、宽厚从容的孩子。一刚一柔的个性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武夷山。

武夷山的刚。刚是什么?健壮勇猛即为一种刚。那为何说武夷山具有刚的特性呢?作者在第一段就点明了武夷山的独特之处。武夷山异于一般的山,它更似一块巨石,乃是由数不清的巨石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巨石阵。倘若这座巨石阵就在我的跟前,毋庸置疑,它就犹如一个健硕勇武的巨人站立在我的面前,而我眼前的视野皆都会被它所填满。

武夷山历经波折依旧屹立不倒,这同样展示了一种刚强。作者从地质学的角度为我们介绍,武夷山归属于丹霞地貌。要形成丹霞地貌,它必须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洗礼,经历一次次的大地沉降与隆起,而后又在风、水、生物的相互作用下,成就了武夷山最初的形态。当你还在为它诞生过程的曲折而惊叹时,殊不知,这些仅仅是气势磅礴的丹山向您展示的序幕。它还历经了中期与晚期,每一次的成长,大自然都未曾对它手软过,它饱受磨难,在大自然的淬炼下一次又一次塑造着自己的模样。就是这样一座饱经沧桑的武夷山,已然将丹霞地貌成长的不同阶段囊括其中。武夷山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武夷山的柔。柔是一种平和恬静的姿态。在它气势磅礴、勇猛无畏的外表之下,武夷山实则还拥有着一颗宽厚从容的心。武夷山人杰地灵,我国宋代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就与武夷山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14岁时,他随母亲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镇,在此居住了近50年。武夷山如一方神奇的沃土,孕育了朱熹,源源不断地为他供给灵感与思路;而朱熹也为武夷山注入了蓬勃的新鲜活力。朱熹在武夷山开展学术研究与教育活动,在继承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体系,成为当时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武器。时至今日,朱熹对武夷山的影响依旧深远。可以说,武夷山与朱熹相互成就,齐绽光芒。

在作者眼中,“柔是可与水媲美的山色,空蒙而神秘”。武夷山的柔,或许不像刚那般直截了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予我们最直观的感受。然而,当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挖掘武夷山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的神秘感便会悄然消散,其平和宽容的面孔也会随着我们的深入了解一点点地清晰起来。

武夷的刚,在于其地貌的气势雄伟壮阔,在于它历经自然的洗礼却依然历久弥新。武夷的柔,深藏在它强势的外表之下,悄无声息地润泽着这片土地。武夷山的刚毅勇武与宽厚平和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孕育出了一个独具韧性的武夷山。正如作者所言:“它是柔性与刚性并出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