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武夷山
观看: 23       赞:

□廖辉军

春雷过后,细雨绵绵,一片片芽叶在春风的抚摸中萌发成翠绿,郁郁葱葱的武夷山乡间茶树显得格外精神抖擞,此时春茶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浑身透着饱满芬芳,散发着宜人香气,展示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美韵。

假日暖阳,茶香弥漫,谷雨正是采茶品茶的好时节,正如民间谚云说:“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色泽翠绿、芽叶肥硕。

那天,乘着明媚春光,当我慕名来到武夷山深处的茶园基地时,远远放眼望去,一道道丘陵间绿油油的茶园层层叠叠,漫山遍野的一株株茶树已吐露新芽,温柔如水的微风拂面,伴随着一股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整个茶园里,上百名采茶村姑身穿整齐漂亮的古老采茶服饰,挎着小竹篓穿梭在茶垄间,熟练地一捏、一掐、一放,双手轻巧地将一枚枚嫩芽采进小竹篓。

“三月里来是谷雨,采茶情哥上姐门,姐在房中笑盈盈。四月里来是立夏,情姐打扮去摘茶,情哥送来一朵花……”蓦地,对面的茶道上响起嘹亮动听的采茶山歌,在一片片嫩绿的茶海里,伴随采茶工人忙碌的身影,宛如跃动的美妙音符,唱响春天里美好乐章,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时,我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这样的念头: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蓦然回首,中华茶史源远流长,算起来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人不离口到风靡世界,从喝茶到饮茶,从种茶到制茶,从茶具到茶道,一杯茶水蕴含了天、地、人、物、神的诸多内涵,反映了所在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文风貌。可以说,武夷山一茶汤,凝结了茶史、茶俗、茶道、茶韵,可谓道尽人间百姓事,小至明礼节知民情,大则彰道德显儒学,处处透露着生活智慧,记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以及蕴含着丰富韵味的人生哲理。

福建武夷茶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从唐代开始就被大量种植,到了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

自古以来,武夷山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之美誉。古人曾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因此武夷岩茶并不是以外表的精致取胜,而是胜在内质的丰厚。

提起武夷山茶的历史起源,还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很久以前,武夷山道路曲折陡峭,山高风险,茶树分散在方圆百里的不同地方,采茶时要翻山越岭,由于茶叶需求急剧增加,采茶量也随着增大,采好的茶叶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之下,其中大量的水分悄悄散失,再加上采茶者颠簸行走,茶叶在挑篮里不停地翻滚摇动,当时的采茶者并不知道,在他们的挑篮中,很多茶叶已经发生了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就是现在的发酵过程。如果按照当时传统的制茶工艺,这些经过自然发酵的茶就成为废茶,除了丢弃没有选择,然而武夷山聪明的祖辈们根据这种情况发明了摇青、揉捻、焙火等一系列茶叶制法,这些几乎要被丢弃的茶经过如此加工之后,味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最终一跃成为茶叶家族的新星,中国茶叶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从此开始了。

武夷山茶种类繁多,当中又以岩茶最为闻名显赫。其主产区坐落在有着“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福建省东北部,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凭借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由此构筑了“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武夷山岩茶因而得名,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汤色澄黄、叶底明亮、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因而令人倾倒,畅销海内外。清朝美食大师袁枚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武夷山为千年茶乡,西到英伦,北至中亚,自古便是茶马古道的重镇,素有“无茶不成歌,无茶不成调”的说法。在诸多农事中,如栽田、挖山和筑堤修路等,常有专人击鼓唱歌以示加油鼓劲,在这些号子当中,茶是最常见的内容。至于山歌、情歌、采茶戏、神歌、婚庆、节日等,更离不开茶的影子。在茶歌中,情歌最为常见。如《十二月摘茶》四节:“正月里来是新春,何日等得茶发芽,姐在房中急闷闷。二月里来是花期,郎在河下把水挑,姐在房中把茶烧。三月里来是清明,采茶情哥上姐门,姐在房中笑盈盈。四月里来是立夏,情姐打扮去摘茶,情哥送来一朵花。”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场所唱到茶,歌中体现出非同一般的茶史文化和儒学思想。《栽田鼓》“细茶芽,细茶底下有芝麻,有礼之人慢慢饮,无礼之人用手抓。”这里将茶与礼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闪烁着儒学精神,将人的本性得以充分地诠释。《赞婚茶》:“说赞茶,说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上古时候无茶饮,文武百官喝开水。多亏唐僧去取经,师徒四人向西行,那日打从茶山过,带来茶籽转回程。过了一关又一关,茶籽播种武夷山,多亏茶农费了神,才有茶叶到如今。”寥寥几句,将茶的传说跃然纸上。

除了民间文化,多种多样的茶俗由来已久,不仅体现出当地民俗特色,而且其中充满了儒家精髓。在许多农村地区,人们将订婚称作“吃定茶”,自订婚后需要“三茶六礼”,指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日,男家得向女家送茶礼以示婚约,故有“七包饼子八包茶”之说,茶比食品还多,可见茶在婚事中的重要性,因茶生性清洁,茶味悠长,寓意守身贞节和婚姻长久。到了女子出嫁时,还要专备箱子装茶,谓之“陪嫁茶”,或是婚后由新娘的弟弟或侄子送来,称之“郎舅茶”。男方到女方迎亲或女方到男家见客时,喝了茶的人要给红包,称“茶钱”,成婚那天两人喝过“同心茶”,然后经过连续三夜的“抬茶闹茶”,才算正式成为夫妻。

人生如茶,可谓百味俱全,有甜就有苦,有喜就有悲。民间办丧事,同样离不开茶。人死后,床前要摆上一盅清茶,意为一生清清白白,了无牵挂。入殓时,须在其口放入一片茶叶和几粒米,此为“含茶”,表示哪里都有茶喝有饭吃。做法事时,还有“引路茶”“赐福茶”“回丧茶”之说,就是逢祭日,也要“献茶”和“讨百家茶”,以求孝顺和平安降福。

同时,茶也是节庆的必需之物。逢年过节,农家素以糖茶待客,红糖加红茶,皆为喜庆,糖有生活甜蜜之意,茶有相处敬和之礼。春节拜年时,客人不管到哪家都要喝茶吃点东西,叫“吃年茶”,寓意“年年有余”。即使是一些特殊的生日宴会或聚会,家乡人称作“汤饼之会”,这“汤”实为“茶水”之意,亲人们聚集在一起,或叙亲情,或议族事,或对歌说书,大有“煮茶话桑麻”的况味。

武夷多山多水,人家依山傍水而居,曾几何时茶道无处不在。有水便有桥,有桥必有茶,那时“桥茶”往往成为茶道上南来北往旅客的最佳歇脚点。这些桥多为古木建筑,上面盖有桥廊遮风挡雨,桥中左右安有横木以借行人坐靠休息之用。在人流量较大的桥里,还建有相当规模的桥头屋,称为“茶亭”,一边开生活小店,一边是烧茶房,以方便过往客人。至于“桥茶”也叫“亭茶”,这是免费提供的“赐茶”,如果在多年前,你无论到何处,都不用担心路上口渴没茶可喝,累了也不愁没有地方落脚。

这时,只见桥栏中间有一只方形大柜,柜里放着硕大的茶缸,足以装下几担茶水。那柜是盖着的,一半是固定封住的,上面放着几只茶碗或竹制茶杯,另一半是可以自由揭开的,旁边挂着一只长柄的竹茶吊筒,渴了可随意畅饮,不收分文。由于“桥茶”众多,为此还产生了专门维持日常运转的地方性组织,名为“茶社”。这“茶社”可不简单,相当于现代的慈善机构,甚至有自己的山林田地,可供“桥茶”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平时费用开支,虽然有些建在官道地方的“桥茶”为“官茶”,但大多数由当地富足行善之人捐资施茶,从而成为收入来源相对稳定的公益性民间组织。

尽管如今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茶社”早已不再,但在有些地方,仍保留着“桥茶”风俗,多年来从未间断地坚持不懈给路人烧茶,继续弘扬着儒学的和善大爱精神。总之,这种民风之纯,无不显示当地人对茶的感情之深,展现出人间有爱的茶道之理。

在记忆中,许多茶桥和茶亭上常有这样一副对联,“来不迎,去不送,礼义不拘方便地;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大罗天。”此情此景,令人不由驻足观看,流连忘返。许多时候,我伫立古道茶亭之上,手捧一杯武夷山大红袍,望着桥上青砖土瓦苔绿斑斑,曾经那些南来北往旅人的吆喝声在耳畔久久回荡……

武夷茶区不仅生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而且还有许多的名枞,种类繁多一如百态人生。有时我又想,武夷山茶只不过是中华茶道中的沧海一粟,儒学也罢,风雅也罢,但人间终究是人的世界,茶离不开人,人亦离不开茶。自古以来,茶事即人事,人有万种,茶有百味,正所谓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童年如花茶,五彩缤纷,纯洁而美好,总让人回味无穷。不管水花相融的儿时记忆,还是花香四溢的温馨故事,许多年后,静心细饮,花液沁心的感觉依旧温暖人心。

少年如青茶,虽有涩意却实实在在,一如最初的憧憬经过岁月的洗涤。那时,满怀壮志不识愁,成长的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往往有一些动人的情节深藏在心底,渐渐发酵成梦。

青年如绿茶,摊晾生命的原色,感知社会锅炉的热炒,展示人生最真实的一面。就像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一样,或许最终决定成败的不仅仅是努力奋斗的结果,而关键在于如何自始至终保持着香高、味醇、形美、耐冲的个性魅力。

中年如红茶,历经时光的揉捻,将生命的价值凝结成鲜艳的颜色。而体验其中醇厚的味道,更需要心灵的投入,懂得去粗取精,除却喧嚣,独存成熟的魅力,无不荡人心旌。

老年如白茶,是原汁原味的生命回归。如同茶色,开始用洞察的思想重新思考人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名利得失。生活中更多了几分睿智,少了几分冲动,感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实,人生有如一杯泡开的茶叶。沉入底里的,代表着乐于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以一种最朴实的姿态体现生命的原色;悬在半空的,深谙中庸之道精髓,善于顺风转舵,左右逢源;浮于上面的,寓意着出人头地争强好胜的性格,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生命旅程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饮千两茶。这么多年来,我虽品味过各式各样的茶,然而一杯在手,我仍独爱武夷山茶,因为它始终保持生命本色和原汁原味,更加贴近地气,释放着大地温情,蕴含着朴质醇厚,代表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

识茶、品茶、懂茶,对修习心性和做人做事有很大的意义,人就应该像一杯茶一样,不仅外表光鲜,丰富的内涵及品性才是一个人本质的体现。于是我想,武夷山的茶远离喧嚣都市,来自大地雨露,格外显得珍贵。武夷山茶汤在人间,茶道即人生,每个人伴茶一生,无论以何种形式,都是生命自我释放的经历过程,苦涩的,清香的,浓郁的,浅淡的,一切皆是人生韵味,唯有细细品尝后才会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