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武夷山奇遇2>
观看: 14      
赞:
□李沫
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学家,他生于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年),名弘祖,字振声,号霞客,系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明好学,酷爱诗书,喜爱郊游,博学多才。
遗憾的是,十五岁那年,他参加童子试,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考中;父亲体弱多病,家中全靠母亲支撑,父亲病逝后,他便承担起了种田侍母的重担。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徐霞客二十二岁,母亲爱子心切,为了圆他的旅行之梦,早春时节,为他打点行装,含泪送他出门远游,那情景正如唐代大诗人孟郊在他的《游子吟》中描绘的那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徐霞客在村头跪下,给母亲磕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旅行命运。
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徐霞客身背行囊,手持油纸伞,告别了母亲,开始了徒步南行之旅。
他最先涉足的便是有着江南明珠美誉的太湖,这里天水一色,烟波浩渺,远处的山峦郁郁葱葱,天边白云如絮,春光万里。初出茅庐的徐霞客,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可谓是大饱眼福,一发而不可收。他这一走就是八年,足迹遍及祖国各地的山山岭岭,名山大川。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徐霞客饱览安徽黄山之后,历尽艰辛,慕名来到武夷山。
只见武夷山峰峦叠嶂,云飞雾绕,溪水潺潺,满目巉岩峭壁,藤萝叠翠,谷壑兰芝,真可谓是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暖含清。”一时间,徐霞客被眼前的风光所震撼。
这时的徐霞客虽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但那个时代出行,还没有轻便而快捷的交通工具,跋山涉水一路走来,全凭一双脚板,而且还有行囊,雨具、笔墨纸砚,以及充饥的干粮等等,身堪重负在所难免,那种辛苦可想而知。
由于长期的行走和超负荷的劳累,这时的徐霞客已经染上了足疾,可是他却并不在乎这些,当他看到万山竞秀,草木葱翠,茶树摇香的武夷山时,就把所有的劳累与病痛忘在了脑后,只想尽快遍游武夷山。
他最先游历的就是九曲溪。九曲溪犹如一条白练环绕在壮美的武夷群山脚下,形成九曲十八弯,最终汇入崇阳溪。徐霞客水陆并举,时而乘舟,时而徒步岸边,这里石雕石刻比比皆是,精美绝伦,令他流连忘返。
第二天,他再次登山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山高路远,足疾令他举步维艰,他在考察大红袍的途中,行至永乐禅寺附近的时候,却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下有一位道姑装束的修行之人,独坐于石桌前跟自己对弈,再看此人,一派仙风道骨的风范。徐霞客赶紧走上前去深施一礼,向道姑问好,说自己来拜访武夷山,从此处路过,无意中惊扰了她,请天师多多原谅。
道姑起身给徐霞客还礼,并问他何方人氏,到此究竟何为?徐霞客回答说:“在下南直隶江阴人,徐霞客是也,自幼酷爱山水,垂青名山大川,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是专程拜谒这武夷山天下仙境,更想目睹名扬天下的奇茶大红袍茶树,一饱眼福,并且传扬后世。”
道姑被徐霞客不畏艰辛,遍游神州大地的精神所感动,她微微一笑说:“看样子,眼下的你,已经力不可支,更不要说前往目睹大红袍茶树了,去那里石径逶迤,步步艰险,你还是坐下来喝碗清茶,休息一下再去不迟。”
徐霞客盛情难却,更何况他确实已经精疲力尽,口渴难耐,只好坐下来喝茶休息。
奇怪的是,一碗清茶下肚,徐霞客顿感神清气爽,疲乏尽消。他问道姑,刚刚饮用的是什么茶,馥郁如兰,色泽绿褐鲜润,金黄透明,满口生香,久久不散,他从未见过如此佳茗。道姑不无骄傲地回答说,这便是久负盛名的武夷山大红袍奇茶。为了尽快赶路,徐霞客起身施礼感谢道姑的恩惠,转身欲走,道姑劝他留下来再喝一碗奇茶,这对他来说,一定会受益终身。徐霞客求见大红袍茶树心切,再三道谢,拜别道姑转身登山而去。可是,他走出十几步远,回头再向道姑挥手致意的时候,却发现那道姑已经踪影皆无,徐霞客这才意识到,刚才他靠在石壁上稍事休息,好像不知不觉中打了个瞌睡,衔生南柯一梦。可是,刚才的一切,又好像不是在梦中,这亦真亦幻的情形,让徐霞客不知所措,又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千真万确的是,身上确实轻松了许多,口也不渴了,脚也不那么疼了。徐霞客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大红袍母树的生长之地,看到山崖之处的几株大红袍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微风吹来香气袭人,不禁感慨万千,两眼顿时蓄满了泪水。他特别想知道,那位道姑炮制大红袍的方法,一心想把它传授到民间,受益于广大百姓,他希望能再度遇见那位道姑。在归途中,徐霞客小心留意,却没能再遇见那位道姑,于是,他想到了永乐禅寺,也许那位道姑此时就在永乐禅寺。为了得到炮制大红袍的技艺,徐霞客走进了永乐禅寺。
永乐禅寺的住持告诉徐霞客,这里并没有他说的那位道姑,请他到别处看看。
徐霞客为此专程拜谒了止止庵。遗憾的是,徐霞客寻遍了整个止止庵,也没能拜访到赐茶给他的那位道姑。
止止庵的道长听了徐霞客对那位尼姑的描述,不禁大为感叹,他说徐霞客所见到的那位道姑,并非凡间之人,止止庵中根本没有如此相貌的道姑,她就是天妃马祖娘娘,她在那里现身,应该是来度化徐霞客,只可惜徐霞客无缘喝下马祖娘娘的第二碗仙茶,如果他能再喝下第二碗仙茶的话,他的足疾将不治而愈,身轻如燕,步履如飞,长命百岁。
经止止庵道长的点化,徐霞客因为与第二碗仙茶失之交臂,而后悔莫及,更不知自己到底是在梦中,还是真的遇见了马祖娘娘。
最后一天游历武夷山,徐霞客多么希望能够再次遇见妈祖娘娘,并向她讨教炮制大红袍的方法,然而,却始终未能如愿。
徐霞客在游览考察天游峰后,在日记中写道:“行夹谷中。谷尽,忽透出峰头,三面壁立,有亭踞其首,即天游峰矣。是峰处九曲之中,不临溪,而九曲之溪三面环之。东望为大王峰,而一曲至三曲之溪环之。其前之俯而瞰者,即茶洞也。自茶洞仰眺,但见绝壁千霄,泉从侧间泻下,初不知其上有峰可憩休息。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因此,后人以“不登天游,等于白游”“天游天游,天上一游。”来形容、盛赞天游峰的雄伟峻美。
崇祯九年(1636年),五十一岁的徐霞客,从江阴出发,开始了他一生中时间最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旅行考察。
游历考察金沙江和壮丽雄奇的玉龙雪山,是徐霞客梦寐以求的夙愿,在这次旅行中,他受到了丽江太守木曾的热情款待和照顾。
后来他的足疾日趋严重,以至无法继续走路,于是,只能停下来专心撰写《游记》《鸡足山志》。由于他日夜劳累,积劳成疾,病情加重,心地善良的丽江太守木曾,用官车将其送回江阴老家。
遗憾的是,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未能躲过病魔的威胁,最终还是不幸悄然离世,终年五十四岁。一代旅行家英年早逝,一心想得到大红袍炮制方法的愿望,成为徐霞客永远的遗憾,但,他在武夷山奇遇的故事,却依然在民间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