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宫斗茶2>
观看: 12      
赞:
□张昭强
后梁开平三年(909)四月初四,后梁太祖朱温加封王审知为闽王。一生好茶的建州刺史徐归范决定夏末在武夷山的武夷宫举办斗茶赛,以示庆贺。
武夷山四季如画,终年云雾缭绕,清澈如碧的九曲溪在这片灵秀之地蜿蜒流淌,把这里勾勒成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卷。武夷山的气候得天独厚,极适宜茶树生长,被称为茶叶的天堂。特别是产自武夷山的茶芽头肥硕,叶质柔嫩,绿叶红边,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实乃茶中极品。
斗茶一般在清明时节,新茶采摘后,在有规模的茶叶店进行,但刺史大人决定在夏末的武夷宫举行,也只能在夏末的武夷宫举行了。
斗茶,也称“茗战”,即比试茶的质量。五代十国时代的斗茶,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斗汤色,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斗水痕,汤花泛起后,看水痕出现的早晚。若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处露出“水痕”,水痕早出者为负,晚出者为胜。
武夷宫斗茶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轰动四方。除了闽之外,皖、湘、滇、蜀、吴越一带的茶师闻讯,纷纷携名茶前来,都想摘得桂冠。一时间武夷山城里各种名茶云集,品茗高手荟萃,以致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茶香。
斗茶的品鉴师由刺史徐归范亲自挑选,个个都是品茶的顶尖高手,只要品一口沏好的茶,就能说出茶名和产地,甚至能说出茶叶的采摘时间、揉制过程和储存方法。而担纲的扣冰古佛更绝,他不用品茶汤,只要闻一闻茶气就能分辨出茶的高下。
斗茶赛拉开帷幕后,高潮迭起,久久难分高下。因为参赛的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庐山云雾、杭州龙井、云南普洱等等,无不汤色清澈明亮,汤花紧咬盏沿,久聚不散。更兼香气清高持久,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最后还剩下武夷山中经营茶园的李天灏参赛的茶,尚未得到大师们的品鉴。
李天灏参赛的茶条索紧结,粗壮匀整。色泽乌褐油润,有宝光,给人以古朴、厚重之感。
“敢问各位大师,谁动手冲泡这茶?”李天灏看着迎面缓缓走来的徐刺史和扣冰古佛一行,脸上微微一笑。
越是懂茶的人,越不敢轻易侍茶。因为茶不同,水的温度、软硬度,盛茶的器皿,冲沏煮泡的方法都不同。只有知道了面前茶叶的身世品格,才敢上水。而品鉴师们对李天灏的茶一无所知,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于是,李天灏从桌上拿起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黑青色兔毫盏,将白色丝绢包着的茶叶倒入茶盏,屋里顿时弥漫茶香。这种茶香飘飘渺渺,如武夷山深谷里的幽兰若隐若现,若用鼻子嗅嗅,便会不经意地直沁人脾腑。
接着,李天灏从茶童手里接过咕嘟嘟冒着白汽的水壶,高冲入兔毫盏,只见一股茶烟袅袅升起,茶烟中似有美人在翩翩起舞。随即细匀的汤花泛起,只见汤花紧咬盏沿,久聚不散,其清香不绝如缕。
约莫过了半炷香的时辰,汤花渐渐散去,汤与盏相接的地方才缓缓露出一道淡淡的茶色水线。这时,大家都见到了碗里的叶片已微微绽开,一丝丝湿润的橙黄虽依然包裹着茶心,但茶心的颜色依然是一种不惊不艳的水绿。
李天灏端起茶碗,让各位品鉴师品饮茶汤。
扣冰古佛用嘴唇贴住茶碗边缘,轻吸微吮,呷了一小口,只觉香郁味醇,香馥若兰,沁人心脾。细细品来,回味中又略带些甘甜。此味绝非人间能有。大师不由眯起眼睛认真体会。他知道口中的茶味还要变化,仔细体会这个变换过程,是生命中一大快事,不能让任何其他事情分神。
此时,不但品鉴师们噤了声,就连前来参加斗茶的茶师也紧闭了嘴。武夷宫里异常寂静,连徐刺史和李天灏的喘气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其实,品鉴师们的茶道都是很深的。他们与扣冰古佛一样,呷了一小口茶汤后,浑身被一种凛冽的甘醇笼罩着,只觉四肢百骸,通体舒泰,神清气爽,香醇飘逸。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吭气。他们在等着扣冰古佛开口。当扣冰古佛感觉到浑身已然融进暖暖的清香中时,才睁开眼睛,击掌大呼出了一个“好”字!
徐刺史和众位品鉴师,也无不神采飞扬地伸出了大拇指……
李天灏参赛的茶摘得本次斗茶桂冠!并于第二天披红挂彩,在建阳打马游街,以壮茶之声威!打马游街这一天,建阳城里万人空巷。沿街有兵丁设岗放哨,维持秩序。李天灏打马所到之处,人潮涌动,呼声雷鸣。
打马游街之后,扣冰古佛遂将此茶进贡给闽王王审知。
闽王一盏茶饮过,不由感觉妙到毫巅,他深知武夷山茶品质非凡,于是,闽王下令精心管理保护武夷山茶园,提高制茶工艺,并选拔优秀茶农和制茶师傅,为武夷山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闽王推动下,武夷山茶迅速风行天下,成为备受推崇的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