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弘扬朱熹碑刻文化
观看: 86
赞:
□方毓强
66岁的吴宝云是武夷山市摩崖石刻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从事碑刻40多年,掌握各种技艺,其维护、修复朱熹石刻的工匠精神可嘉。早在1996年投资1400多万元建占地21亩的“武夷碑林”(刻碑150余方1万多字),吴宝云任技术总监,率工匠吃住在工地,花1年多时间出色完成,连日本美术教授都多次率学生赶来观摩。从1996年到2019年整整23年,吴宝云就索性一直住在“武夷碑林”,以此为家,便于接待海内外专家、观众。从2004年开始至今,他拜武夷学院徐良夫副教授为师,以提高自己在朱熹文化上的学术涵养。
20多年来,吴宝云集朱熹字迹所做的主要贡献有:从2003年至2021年为武夷学院先后镌刻了40多块碑刻,其中包括行政大楼300多字的“朱子教条”(5米X 1.2米);2011年完成五夫紫阳楼前朱子“观书有感”;2018年8月,为武夷学院六十周年校庆镌刻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13米X 2米);同年9月,为考亭书院镌刻“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石碑;2020年在武夷山酒坛峰新发现了朱熹手书摩崖石刻“天柱”字迹;2020年花2年时间完成朱熹“九曲棹歌”摩崖石刻修复工程(2024年将10幅巨型拓片捐予武夷学院);2020年修复厦门同安朱熹手迹“同民安”石刻;2021年修复福州鼓山朱熹手书摩崖石刻“天风海涛”等。吴宝云还为2万多人讲授朱熹摩崖石刻、拓片技艺等。
武夷山留有朱熹碑刻,但因年代久远,碑刻会风化,又不允许拓片,如何弘扬这些文化遗产,一直是吴宝云所操心的。他决定对朱熹原有的碑刻拓片应收尽收,只要听说哪里有朱熹的摩崖石刻、碑刻、木刻、书法原作、题字等,就自费赶去收集拓片或图片。对于收藏在国外博物馆的,就设法搜集印刷品。然后,他根据自己多年来所掌握的朱熹题字规律,对已模糊不清的碑刻拓片,一笔一画予以修复,再复刻到碑石上,尽可能做到原真性。他一共复刻了200余方朱熹的碑刻(其中最大的是1.5米见方),有了这些“档案”,他再做成拓片,至今已向海内外发放了12万多幅拓片。
鉴于吴宝云精确掌握朱熹字迹,常有纪录大片邀他出镜,并请他集朱熹字迹作为片名,如:2018年央视纪录片《大儒朱熹》;2022年纪录片《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2023年新华社纪录片《大道之源》等。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胡华田副教授评价道:近年各地新发现朱熹题字、拓片,莫辨真伪时,就来找我们咨询,我们会从朱熹的生平轨迹、拓片文字的内涵等方面给予建议。而从题字的特点、拓片的刀工的角度,只有吴宝云掌握这一“独门绝技”,我们就请他做鉴定了。
朱熹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