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举办常山庄示范区村晚市妇幼保健院来我县看望驻村第一书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评估工作座谈会我县四“聚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走深走实县审计局凝心聚力谱新篇点“靓”新年沂南亮化进行时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双堠镇网格化管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左安胜:传统面塑闹新春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91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2-11

左安胜:传统面塑闹新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成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的传承人,左安胜最近忙着赶制“虎娃闹春”面塑作品,在吉祥喜庆的氛围中迎接新的一年。

在沂南县红石寨风景区,从山门而入,踏着石板台阶上去第一个拐角右手边,“左氏面塑坊”的招牌映入眼帘,这里就是左安胜的工作室。走进工作室记者发现,屋子正中间的“虎娃闹春”面塑尤其吸引眼球。

左氏面塑传承人左安胜告诉记者:“传统的就是做那些小面虎,但是后来为了考虑到这个效果,然后我用虎头帽子虎头鞋传统的那种人物的形式。小孩的动态考虑到各种热闹的场景给体现出来,再一个就是我做这个城门楼跟他的一个对比,把它体现出整一个效果。”

虎娃好看,除了前期构思的考究,后期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面塑的制作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就连最简单的花瓣制作,也需要七八道工序,较难一点的面塑,甚至需要上百道工序。

左安胜说:“这样的面人,我总共是做了50多个,虎娃这种系列我制作了两个多月。像这个身上背的小鼓啊,包括他这个手上带的一些东西,整体的比例,就是做好了之后,感到这个不满意的时候,还是要重新再做一遍。”

左安胜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的面塑作品,背后的功夫可不浅,作为左氏面塑第五代传人,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创作,面塑这门手艺已经伴随他接近40年了。

左安胜向记者介绍:“我爷爷那时候战争年代去参加部队了,他只是口头传承把这个记忆传给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后期以后又参加部队,当他复原以后回来以后呢,逢年过节的时候就做这些东西,我就一边看着。”

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中,面塑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慢慢走进了左安胜的心里。2015年,他正式辞去工作,专心研究面塑手艺。六年来,左安胜在原有左氏面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题材也由之前孙悟空、猪八戒等戏曲人物形象,转变为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主题形象。

左安胜说:“大部分还是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火线桥支援前线这些红色文化一类的。像沂蒙母亲的这个构思,首先是去常山庄这个现场去看去了解。要把你这个作品融入到那个年代里去,才能创作出来这些东西,才能接近那个时代。”

如果说题材新颖是左安胜面塑受人喜爱的制胜法宝,那不裂不皱则是保护这一法宝的锦囊袋。左安胜的作品不仅色彩艳丽,存放时间也由按天计算升级到按年计算,面塑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左安胜说道:“你像过去腌鸡蛋的那种颜料,当时整出来特别鲜亮,特别好看,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褪色,现在基本上用的都是国画颜料。最好的是油画颜料,它兑好之后比国画颜料的颜色要鲜艳,效果还要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传统面塑也面临着传承难的困境,让左安胜欣慰的是,现如今,人们对非遗文化越来越喜欢,越来越重视,面塑也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左安胜告诉记者:“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课,让他们去接触这个传统文化,了解咱们的这个传统文化,了解这个面塑的传统历史,让他们去动手制作,制作的作品展示给他细节讲给他们,从心里去关注这个面人,才能去自己喜欢。只有他们下一代把这些手工艺面塑民间文化接下去传下去,它才不会断裂。”

(马永达 申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沂南通讯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沂南通讯   邮编:100096